群养条件下绿颊锥尾鹦鹉的繁殖初探

来源 :中国动物园协会华东协作区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o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颊锥尾鹦鹉栖息于各种林地、林间草原、落叶林、沼泽地等,群居性。去年上海动物园引进一批绿颊锥尾鹦鹉后,通过巢箱设计等一系列繁殖前的准备工作,今年繁殖出3只绿颊锥尾雏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本文做一个小结,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饲养繁殖工作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2015年末,由于母兽消化道出现较为严重问题小袋鼠发生掉袋,且母袋鼠急需手术,不得不将小袋鼠取出人工育幼。我园对小袋鼠进行了人工育幼127日后,放归族群获得成功。幼崽掉袋
  本文主要讲述上海野生动物园饲养麦哲伦企鹅期间的饲养环境、饲料情况及饲养管理方法。
  花冠皱盔犀鸟的准确野外种群数量并不清楚,国内和国际上关于花冠皱盔犀鸟的野外生态学的研究报道也甚微,现有的有关花冠皱盔犀鸟的研究资料大多都为上海动物园提供的在人工
  使用无线温湿度记录仪对卷羽鹈鹕自然孵化温、湿度连续记录,同时对人工孵化的孵化温、湿度等进行记录,结合所有事件取样法对6羽(3对)卷羽鹈鹕的孵化行为(孵化、换孵、翻蛋)
  通过从动物营养、环境、丰容、繁殖等多方面着手,对双角犀鸟和花冠皱盔犀鸟的饲养管理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
  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又名非洲企鹅,该种企鹅作为一种南半球特有观赏鸟类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上海动物园,随着动物观赏市场需求变化,需要更多的斑嘴环企鹅来
  本文就两只幼年体的斑嘴环企鹅在血常规指标不达标的情况下,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其血常规指标趋于正常的心得作如下小结,为今后斑嘴环企鹅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和经验。
  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笔者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南京动物园大赤袋鼠与大灰袋鼠行为节律,发现大赤袋鼠与大灰袋鼠四季行为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相
  上海动物园从2014年至2015年盘羊共繁殖13只,成活1只,消化系统疾病死亡11只.2016年繁殖7只,目前存活7只,存活率100%,本文主要阐述在繁殖育幼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并对遇到的问题及
  自然孵化出壳的第二只黑耳鸢雏鸟,出壳1天内未观察到取食现象,取出进行人工育幼。在雏鸟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饲料钙磷比例失衡、缺乏运动,患佝偻病,导致无法站立及正常走动,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