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附81例病例报告)

来源 :第9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情况和安全性,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
其他文献
自身免疫病的性别倾向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显得尤为突出,男女患病率为1∶9.在活动期/非活动期SLE女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不同程度的雌二醇及泌乳素水平升高.其中雌激素具有炎症前介质等作用,可促进SLE病情发展.雌激素在体内主要通过两种雌激素受体即Erα(基因定位6q25.1)和Erβ(基因定位14q22-24)发挥作用.
会议
为了了解永州地区宫颈糜烂妇女(均为已婚或事实已婚者)的感染状况,我们对2007年6月~2010年2月在我院皮肤科及妇科门诊就诊的病人1200例进行支原体常规检测,检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10年2月在我院皮肤科及妇科门诊就诊的病人共1200例,年龄17~59岁,平均33.5岁,其中宫颈糜烂组891例,宫颈光滑组309例.
会议
目的 回顾并随访分析使用daVinci机器人系统完成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评估其早中期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7年4月到2013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共完成220例机器人乳内动脉(ITA)游离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会议
目的:介绍大汗腺癌皮肤转移病例一例,中等度或分化差的大汗腺癌,难以识别其大汗腺来源,提出免疫组化对于鉴别乳腺大汗腺样癌与乳房表面皮肤大汗腺癌的重要性。方法:介绍病例并行两处皮疹分别病例活检及颈部皮疹免疫组化。患者,男,40岁。因"发现左腋下肿块4年余,左颈部皮疹3月"入院。本科检查:左腋下可见一鸡蛋大小新生物,红色,质较硬,有浸润感,活动度差。其下可扪及甲片大肿大淋巴结,无压痛,表面较光滑。左侧颈
会议
目的 报道就诊于不同科室的两例长期饮酒导致的重症烟酸缺乏症患者,通过死亡原因分析及其医患关系的处理,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认识,探讨如何提高医疗事故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两例长期饮酒导致的重症烟酸缺乏症死亡患者,患者均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精神异常的患者,患者多以脑梗死,药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肠炎、晒斑、脂溢性皮炎、继发性癫痫等内科诊治。患者腹胀、腹泻、狂躁、意识糊糊,四肢、面部抽搐,伴随面部、上肢鲜
会议
患者,女40岁住院号:2000067 河北省南皮县潞灌乡西塘村人 主因:发热、皮疹20天,头晕1天.于2010.4.10入本院内二科入院时查体:体温36.1℃ 脉搏96次/m 呼吸20次/m 血压140/100mm/hg 化验血常规、血凝三项、尿十项、便常规加潜血、出血热抗体、肥达氏反应、ENA抗体、风湿三项,心电图,胸片,肝胆脾肾彩超,补体C3、C4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内二科初步诊断:1.头晕待
会议
目的: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表皮屏障功能缺陷是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的因素。低浓度的水杨酸具有抗角化不全的作用,但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水杨酸对受损的小鼠皮肤屏障恢复的影响,并检测屏障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为其在特应性皮炎等屏障受损疾病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会议
患者女,26岁。胸腹部鳞屑性红斑伴萎缩近2年。取皮屑直接镜检,见较多粗短的菌丝及成簇的孢子。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见角质层内较多菌丝和孢子。弹力纤维染色示弹力纤维减少,部分弹力纤维纤细、断裂。诊断:萎缩性花斑糠疹。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d共1周,外用2%舍他康唑乳膏4周,皮疹消退,真菌直接镜检复查阴性。临床上该病需要与其他萎缩性皮肤病相鉴别。
目的 探讨光子治疗仪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面部痤疮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用光子治疗仪联合胶原贴治疗和仅使用光子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卡方检验结果 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7.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光子治疗仪联合胶原贴治疗寻常型痤疮比单纯使用光子治疗仪治疗痤疮效果明显,值得临床
目的:通过介绍点阵射频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国外相关研究,并总结我们使用点阵射频治疗痤疮瘢痕的经验,找到适合亚洲人皮肤的点阵射频治疗参数,从而改善痤疮疤痕治疗的效果,加强安全性.方法:首先对点阵射频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并突出点阵射频的特点,包括介绍点阵射频的原理、生物学热效应、独特的电极设计、治疗程序等相关内容.然后对于国外及香港地区既往相关临床试验进行介绍,重点阐述试验设计、治疗间隔及随访周期、治疗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