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中淋巴结大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来源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 检查中淋巴结大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IC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5 例直径≤1.0 cm 单发PTMC 的CT 资料,依据同侧中央组淋巴结直径将其分为<0.2 cm 组、0.2~0.4 cm 组和≥0.4 cm 组,统计ICLNM 阳性和阴性在3组间的分布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疑似乙型肝炎患者实施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和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9 例我院疑似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 年8 月至2017 年8 月,均行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和病毒标志物,对比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和病毒标志物检验准确度情况。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医院患者下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加强医院血液系统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 年1 月1 日-2018 年12 月31 日血培养感染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按照CLSI 2017 年标准进行耐药性判断,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 软件.
目的 CTCs 的分子信息可以改进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的效果,监控疗效进展。肿瘤在发生转移前,原发灶肿瘤细胞通常会在其微环境的影响下经历一种称为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改变,发生EMT 的肿瘤细胞被赋予干细胞特性,细胞间黏附改变,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本文重在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与循环肿瘤细胞(CTC)形成的关系。
目的 联合新型游离NDA 测序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乳腺癌新型早期诊断工具。方法 设计一个涵盖340 个乳腺癌致病基因其连锁区域、1000 多个重要的拷贝数变异所在单倍型连锁块、2000 多个乳腺癌特征差异甲基化位点所在区域的基因组区域面板,采取单链建库等技术,并开发基于群体遗传统计原理的突变丰度测度、基于深度学习的甲基化特征发现以及核小体空间定位特征的高斯分解的系统算法,以多维度解析cfDNA
目的 统计分析肺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目的 静脉血栓栓塞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静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需要预防应用抗凝药物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指南中并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的风险评估模型。本文将综述恶性肿瘤患者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乳糜血采用离心置换血浆法对乳糜血血细胞检测结果的纠正作用,保证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的血细胞检测结果。方法 在方法建立时,选取2015 年4 月至2015 年10 月就诊于我院的肿瘤患者,经检验科仪器检测后已明确的乳糜血标本22 份,依据乳糜血严重程度的不同,进行1-3 次的离心血浆置换,直至无脂浊情况,再用血细胞分析仪重新测定。
目的恶性肿瘤处于高凝状态是预后差的重要因素。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能全面反映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及纤溶过程。本研究通过分析TEG 同常规凝血检查(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CCTs)的关系、评估两者在晚期肺癌高凝状态中的诊断效能,探索合理有效的联合检测方式,为临床发现晚期肺癌高凝状态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MRI 3D-FFE 序列、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为椎管内神经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术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8 年1 月-2019 年4 月在我院就诊的研究对象45 例,这些患者均行MRI 平扫、3DFFE序列及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计算MRI 3D-FFE 序列和增强扫描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比较2 种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目的 目的:探讨超声灰阶比值(UGSR)在鉴别甲状腺极低回声和无回声微小结节中的价值。方法 方法:通过RADinfo 阅片系统回顾分析184 例193 枚极低回声的PTMC 的超声纵切图像,并与110 例123 枚无回声的MNG 的超声纵切图像进行对照,两组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MNG 均以囊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