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结合后路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微创通道下腰椎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经皮螺钉固定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36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15例患者行OLIF结合后路经皮螺钉固定术(A组),9例为退行性脊柱侧弯伴腰椎不稳症,6例为退变性轻中度腰椎滑脱症;21例患者行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结合后路经皮螺钉固定术(B组),13例为退行性脊柱侧弯伴腰椎不稳症,8例为退变性轻中度腰椎滑脱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通过腰椎CT扫描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及手术前后椎间孔面积变化,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26)个月,平均(20.53±2.5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的腰痛VAS评分为(2.27±0.88)分,与术前的(7.40±0.99)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DI评分为(11.93±1.10)%,与术前的(41.80±1.4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间孔面积为(151.09±4.21)mm~2与术前的(95.13±1.89)mm~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B组的腰痛VAS评分为(2.19+0.81)分,与术前的(7.33±0.80)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DI评分为(11.95±1.07)%,与术前的(41.71±1.3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间孔面积为(150.42±3.87)mm~2与术前的(95.10±1.73)mm~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8个月时影像学证实A组13例患者完全融合,2例患者部分融合,完全融合率为86.67%;B组18例患者完全融合,3例患者部分融合;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屈髋肌力下降,分别于术后2周、术后3个月恢复;4例患者术后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其中3例于术后2周恢复,1例于术后1个月恢复。结论 OLIF手术结合后路经皮螺钉固定与XLIF手术结合后路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OLIF手术损伤神经的风险更小,是目前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