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本构有限杆单元内力解

来源 :第28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及现场试验得应力单元本构曲线,由割线划分描绘得一条弯折线.在数轴上已知折点坐标值,其特征点内力[N]、位移[△]、模量[E]已知,折点投射至坐标轴上,划分成内力值区间.由结构各单元杆件本构可建立区间端点内力矩阵、模量数值矩阵,而内力区间与模量数值的编码是同码.取一组模量[E],由单元刚度形成整体刚度得变模量矩阵方程组,解得[N].经数轮求解循环,若模量[E]的编码与解[N]所在内力区间编码相同(同码对应),则得内力数组解[N].当遇有内力区间与模量数值两组编码重复循环(互跳)时,由单元线性刚度等换式,得结构各单元杆截面面积[A],代入矩阵位移方程有同码对应得内力解.
其他文献
为提高铝合金桁架桥梁在活载作用下的使用性能,提出预应力铝合金桁架桥梁结构体系,预应力筋采用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以避免结构自振频率降低过多,并确定预应力铝合金桁架桥梁的预应力度指标.采用有限元对一座简支预应力铝合金桁架桥梁实例进行数值模拟,由结构竖向变形计算确定预应力铝合金桁架桥的合理预应力度.通过分析不同预应力度时自振频率变化规律,发现预应力筋对竖向自振频率影响比1一阶自振频率大,
地震表面波频率低,振幅大,传播距离远,对结构的危害很大.本文针对土体存在软土覆层的情况,设计一维周期部分埋入式表面波屏障.讨论了不同覆层厚度时,波屏障埋入深度对带隙的影响,并对El Centro地震波进行频域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一维周期部分埋入式表面波屏障对El Centro地震波有较好的隔震效果.
桥梁是国家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精确打击和恐怖袭击的重要目标.本文建立了长度为9m的单跨预应力T梁整桥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炸药当量下预应力T梁整桥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炸药当量增加,预应力T梁跨中竖向挠度增大,预应力T梁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为主向弯曲破坏为主演变;跨中破口形状由圆形向菱形演变,破口尺寸和裂缝数量及裂缝宽度增大;相同位置的预应力损失及失效速度更快,轴向力时程曲
为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在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该文采用地震工程开源模拟软件OpenSees,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斜向抗震性能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以轴压比和加强措施为参数进行拓展分析,研究高轴压比钢筋混凝土柱在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利用OpenSees进行钢筋混凝土柱斜向抗震性能的模拟是合理的;轴压比相同的试件,随加载
为研究刻槽管的轴向压缩行为,本文通过轴向准静态实验给出了刻槽管和普通圆管的变形模式和力-位移曲线,并对其耐撞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合理的深度梯度刻槽设置能够更好地控制变形模式,从而提高其耐撞性.此外,对薄壁刻槽管填充泡沫铝能够显著增强其能量吸收特性.
对多点单维非平稳地震动随机场的演变功率谱密度矩阵进行拓展,推导出多点多维非平稳地震动随机场基于相干函数矩阵的谱表示和本征正交分解(POD)两种模拟方法的统一表达式.进一步地,通过引入随机函数,实现了多点多维全非平稳地震动随机场的降维表达,即仅用2个基本随机变量就可在概率密度层次上精细地描述地震动随机场.数值算例充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本文方法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有着天然的一致性,为地震作用
为了探讨重力坝纵缝的存在对大坝动力特性及强震下的坝体应变、加速度、位移等动态响应的影响,本文以工程中某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对坝体无纵缝、有纵缝的两个模型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纵缝的存在使大坝频率明显降低,并改变了重力坝坝体的应变响应分布规律.无纵缝时,坝体头部动拉应变值最大.考虑坝体纵缝后,坝体头部动应变值降低,坝体最大拉应变值位于纵缝底部.纵缝使下游面坝体中部平台处的加速度增加,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众多结构体系紧密分布,"场地-城市效应"的影响尤为突出.目前"场地-城市效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振动台试验.但是,理论分析受制于理想化假设,难以应用于实际;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性需要试验数据支撑;而振动台试验,尤其是考虑地形的振动台试验极其匮乏.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的振动台试验建模策略,开展了7组考虑地形的"场地-城市效应"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地形下"场地-城
地震作用下,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近域地基系统与远域地基系统接触关系复杂,大坝-地基系统动力分析截断边界处理方法对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分析黏弹性边界处理方法进行深厚覆盖层上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大坝-地基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并与传统固定边界处理方法的分析成果进行对比,研究了截断边界处理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探讨了后续大坝-地基系统全面动力分析的合理边界处理方法.研究表明
首次提出用于抵抗钢管塔塔基破坏的新型局部预应力抗拔桩.通过对局部预应力抗拔桩的现场试验分别考察了其轴力、侧摩阻力以及变形量等关键技术参数随桩身位置变化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局部预应力抗拔桩所受轴力的拉-压区域分布明显且与外荷载相关,最大轴力值出现在桩身自由端底部与预应力端的接触区域附近,而平均侧摩阻力主要分布在预应力区域,桩身变形与最大轴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并且受压轴身变形远大于受拉轴身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