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父母的情感表达及其对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患者父母的情感表达特点,研究其对TS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人组当日TS患者的父母填写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研究人员分别与父母访谈,分别测评中文版坎伯威尔家庭问卷(Camberwell Family Interview,CFI-CV),并根据TS患者最近一周的病情测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于第8周随访时,根据患者一周内的情况再次测评YGTSS量表并记录得分。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整理、统计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近30年来中国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以及低收入的城市地区涌人高收入的城市地区,导致数百万的儿童与父母分离,从而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孩子往往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忍受着家庭暴力的威胁。然而,有关这一人群的精神病性体验的现状却研究甚少。既往研究发现精神病性体验与童年期创伤显著相关,并能预示将来的精神疾病。因此,探索留守儿童中精神病性体验的患病率、患病特征,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以为提高这一人
目的 调查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儿童青少年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5年6月期间,住院年龄小于等于18岁患者出院当日使用抗精神病药情况.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且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单一诊断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物的前5位抗精神病药情况:双相情感障碍: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帕利哌酮缓释片;精神分裂症:奥氮平、利培酮、帕利哌酮缓释片、阿立哌
目的 近年国内外有一些研究对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进行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AIT)治疗,发现患儿的听觉理解、言语表达能力以及刻板行为、睡眠问题等方面症状有改善,但也有研究报道AIT的临床疗效不显著,可见AIT对于不同个体疗效反应有差异。本研究观察AIT对存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目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早发型神经行为障碍。研究者发现,儿童和成年ADHD患者的共患病发病率都较高。此外,许多常见共患病(例如药物滥用、焦虑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和抽动障碍)都禁用兴奋剂,或者存在关于使用兴奋剂的警告/注意事项。托莫西汀是一种批准用于治疗ADHD的非兴奋性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已被证明可有效治疗伴有众多共患病的ADHD患者。此次综述旨在总结托莫西汀对治疗伴有
目的 抑郁症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然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能否使用抗抑郁药以及首选哪种药物治疗仍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们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 Embase, CINAHL,PsycINF0和LiLACS等数据库,以及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
目的 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与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患者探究性眼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的差异.方法 受试者来源于深圳市康宁医院从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门诊和病房住院治疗的ASD和MR患者.共人组15名ASD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7例诊断“童年孤独症”
目的 探讨首发未用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感网络、认知控制网络及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是否存在异常,同时验证上述三个网络功能连接异常特征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首发未用药13-17岁青少年抑郁症患者28例及正常对照24例分别完成抑郁症临床量表评估,包括儿童抑郁评定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神经认知功能测试,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持续操作测验
目的 调查天津市东丽区初一学生内向与外向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整群抽取天津市东丽区初一学生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取得家长和学生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严重躯体、精神等疾病以及不能完成问卷填写的学生.问卷填写由家长完成一般情况问卷(自编)、Achenbach行为问题量表(家长版),学生完成青春期健康保健问卷(自编).共计抽取学生2958名,其中男性1559 (52.7%),女性1399
目的 了解DISC1基因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病前行为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333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rs821597基因型,CBCL量表(Achenbach编制的儿童行为量表,又称儿童行为清单)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病前行为特征.结果 (1)病例组与对照组rs821597
目的 探讨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静息态全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年龄小于18岁、病程不足12个月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剔除不符合功能磁共振数据预处理标准的13例患者(预处理过程中剔除头部平移>2mm,旋转角度>2°的受试者),最后人组对象50例(男23例,女27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均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健康组)39名,剔除不符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