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合用对大鼠头部组织血管的影响

来源 :第十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烧伤外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reess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合用对大鼠头部组织血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大鼠头部造成3cm×1.5cm皮肤切口,并用牙钻在颅骨正中缘备出1.0cm×0.8cm缺损,模型组植入煅烧骨,BMSCs组植入煅烧骨-BMSCs复合体,VEGF组植入煅烧骨-BMSCs复合体+VEGF因子,PRP组植入煅烧骨-BMSCs复合体+PRP因子,比较1w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d(TNF-d)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取1w皮肤和4、8、12W颅骨行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新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1w血清NO含量依次为PRP组50.64±15.67、VEGF组48.79±11.81、BMSCs组34.58±12.25、模型组17.23±1016;TNF-d和IL-6的含量模型组(1391.8±20.52,85.34±15.46)、BMSCs组(87.34±16.12,66.28±14.57)、VEGF组(73.17±12.63,55.45±11.68)}[1PRP组(52.84±11.75,34.36±10.24),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1w皮肤血管、4、8和12W移植骨血管所占面积百分比,模型组(5.34±1.21;0.98±0.17,1.91±O.33,2.13±0.36)%;BMSCs组(8.64±1.56;1.22±0.32,2.14±0.28,3.17±0.31)%;VEGF组(10.77±1.13;2.67±0.41,3.84±0.59,4.05±0.37)%;PRP组(13.45±1.68;3.19±0.36,4.36±0.51,5.28±0.25)%,PRP组血管化明显优于VEGF组、BMSCs组和模型组(P<0.01),VEGF组,和BMSCs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RP,和BMSCs合用能使大鼠颅骨和皮肤组织新生血管大量形成,促进头部组织缺损的修复.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医疗伤口愈合动物实验观察检测的新方法 ,以matlab为工具,根据伤口图像的特点,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转换,直方图均衡化和中值滤波的预处理,然后采用一种基于snake模型与canny算子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 ,获得封闭连续的边缘后进行像素统计,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提供精准的结果 。最后计算各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比较了各组创面的愈合率与创面再上皮化率,为医疗上关于伤口的研
会议
烧伤是造成皮肤局部损伤和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影响的复杂的创伤,组织烧伤后形成三个同心圆区带,即凝固带、淤滞带和充血带。凝固带为烧伤的坏死组织,充血带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而淤滞带为受损的间生态组织,其病理生理改变为血流缓慢,血管内红细胞堆积,内皮细胞肿胀,细胞功能受损。如果能迅速改善淤滞带的血运,可使间生态组织恢复生机。如果,淤滞带组织中血管逐渐被形成的血栓堵塞,转化为凝固带,创面加深,Ⅲ度创面扩大,就
会议
目的 评价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休克期磨痂及削痂两种治疗方法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8年02月到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小儿60例,随机分为削痂组及磨痂组,每组30例.入院后均常规完善术前检查化验,经充分补液复苏,待生命体征平稳,于伤后24h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削痂或磨痂手术,观察两组患儿休克期补液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残余创面发生率及后期再植皮手术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创
会议
目的 总结应用金扶宁(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OM-CSF凝胶)治疗儿童烧创伤创面中的临床护理经验,以提高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应用金扶宁的临床护理资料.2009~2012年,共应用金扶宁治疗31例住院患儿,共92个创面,其中浅二度62个,深二度28个,三度1个,感染1个,面积0.2%~49%.护理要点:每日创面以1%聚维酮碘清洗,再以生理盐水清洗,随后将金扶宁均
会议
目的 观察幼鼠严重烧伤后体格发育、学习记忆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改变,以及体内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 3-4周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四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阴性对照组,C组为7秒烧伤组,D组为10秒烧伤组.每组再随机分成a、b、c、d四个小组,a、b、c每组6只,d组8只,a、b、c三小组分别在烧伤后1d、3d、7d时采血,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immunosor
会议
目的 通过的幼鼠严重烧伤后体格发育、学习记忆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改变观察,以及体内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趋势的观察,为使用生长激素对严重烧伤干预性治疗打下基础.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四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阴性对照组),C(7s烧伤组)和D组(10s烧伤组),每组26只.A组小鼠不做处理;B组小鼠麻醉、脱毛等处理同烧伤组;C组采用如上介绍方法 制作7s烧伤模型(深Ⅱ度烧伤模型);D组采用如上方法 制作
会议
胫腓骨骨折并内固定外露属于复杂难愈性创面,部分创面往往历经数次修复,造成局部组织血供不良、炎性反应重、弹性差,单纯修复后皮瓣易回缩,再次造成内固定外露,对该类创面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笔者单位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软组织缺损、小腿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固定物外露2个月以上难愈性创面患者12例,均按照“外科扩创+超声清创一负压治疗一适时组织修复一术后局部滴注+负压引流”的模式序
会议
目的 探讨矫治全手脱套伤后手掌横向挛缩的新方法 。方法 对1例全手脱套伤后严重的2-4指蹼瘢痕粘连及手掌横向挛缩病例,全麻下行2-4指蹼瘢痕松解植皮术,在2、5掌骨头间留置直径2mmU形克氏针,术中测得2、5掌骨头克氏针穿刺点间距58毫米,2、3、4指蹼植皮区打包包扎。术后11天首次更换敷料,见2、3、4指蹼皮片全部成活,2、5掌骨头穿刺点间距增加至65毫米。术后27天剪断u形克氏针并将其在2、5
会议
目的 探讨分区分层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晚期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9例晚期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5~23d.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病灶清创,根据创面不同情况分区分层采用不同的负压引流方式.对血运好且存在潜行腔隙的皮肤组织瓣深层及深部损伤的肌肉间隙,骨间隙,和无法用周围组织填塞的死腔单纯置管引流;对大片皮肤缺损且没有血管神经外露的创面
会议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灌洗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难愈性Iv.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入住我科的26例Ⅳ°褥疮患者临床资料,采取术前积极治疗,改善全身情况,创面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实施清创手术,一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灌洗皮瓣修复7例,清创后进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灌洗,延期皮瓣修复19例,术后继续灌洗负压引流,同时根据细菌血检测进行全身抗感染,营养治疗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