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研究概述

来源 :2004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创伤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angh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瘢痕是组织损伤后修复的自然结果,本质上是机体的一种自我补偿,但在异常情况下,会出现病理性增生,即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e).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发生情况;2、发生机制;3、胎儿的无瘢痕愈合;4、预防;5、治疗;6、今后工作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9(Th9)相关细胞因子IL-9及转录因子PU.1和IRF-4mRNA在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单药及联合阿德福韦酯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41例HBeAg阳性入选病例分为聚乙二
目的 了解淮南市手足口病病毒分离株VP1基因遗传特征及进化关系. 方法 用人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对2014-2016年荧光PCR检测为EV71型、CA16型及CA10型阳性标本
目的分析2012-2014年临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特点及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临海市SFTS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同
目的了解湖北宜昌地区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在宜昌地区选取4家城区和2家周边区县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对2007—2014年6月报告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
目的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肝细胞Na+-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HBV感染PBMC的可能途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PBMC机制。方法用淋巴细胞分
目的构建编码多个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并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初步评估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状况。方法合成含10条CTL细胞表位
放大转发中继网络中,传统的基于广义ABBA(GABBA)码的分布式空时编码方案没有利用传输过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CSI),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ABBA码的分布式空时编码改进方案.
目的研究手术感染大肠埃希菌gyrA基因突变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选用。方法分离提取40株大肠埃希菌gyrA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分析突变位点,并进行细
笔者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5例效果满意,认为用此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见效快且无降尿酸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70岁以上并患有多种疾病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