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地区及其邻域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来源 :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研究专项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内容.前人曾对中国大陆及其黄东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做了多种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法.黄汲清教授(1980)指导主编的中国大地构造图,是基于槽台和多旋回学说对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张文佑(1983)主编了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用断块观点对中国及邻近海陆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刘光鼎(1991)、海洋地质研究所(1995)、海洋图集编委会(1990)以板块构造观点为依据,对中国海域(或中国东部海域)及其邻区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海域及其邻区的构造研究有重要贡献.近几年来,随着区域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及矿产资源调查及有关研究的不断进行,积累和发表了大量资料与成果(万天丰,1983;金翔龙,1992;秦蕴珊等,1987;许微龄等,1988;李乃胜等,2000;赵金海等,1999;蔡迁忠,1995;许东禹等,1995),综合研究也有极大的发展,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进一步对地质构造单元的详细划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看出,1990年以后发表的大地构造研究成果,多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依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以板块构造观点为主要理论根据,并突出沟、弧、盆体系,对黄东海及其邻域进行了多级构造单元的划分.
其他文献
岩溶地震解释技术的提出,为描述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以轮南潜山为例介绍深埋岩溶储层的地震属性特征及在勘探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选择适当的制备工艺,得到不同粒度分布的石墨基体材料;采用不同的级配配比,得到满足要求的松装密度,为保证燃料元件的性能技术保障.
本文研究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破坏了早期的油气藏,使油气资源在纵向上重新分配.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对准噶尔南缘西段发育的断裂、褶皱构造带进行了划分,对构造组合特征、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三排构造带与北天山山前大断裂呈小角度相交,平面上呈雁列式展布,每一排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研究主要针对以下问题:1、准噶尔盆地基底断裂构造;2、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与属性;3、盆地耦合关系;4、油气系统.本文针对以上具体问题,同时考虑
南方喜马拉雅晚期运动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控于晚第三纪以来印度陆块对亚洲大陆的持续拼贴挤压作用,总体表现为由西向东的挤压构造环境进而形成上第三系-第四系拗陷型沉积,遍及
南海浅海、半深海砂矿资源主要为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独居石等.目前已发现和圈定砂矿异常区50个,其中20个异常区为本文成果,主要分布于南海东部、南部、西部大陆架或大陆
1997年12月~2000年5月,利用"北斗"号调查船的Simrad EK500回声探测-积分系统对南海区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遍及除近岸及岛礁区以外的整个南海海域(4°~24°N,107°~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和历史资料,用渔获率表示调查海域蟹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的触类种类组成,主要种类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
本文简要介绍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的基本原理;以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及资源评价项目中上层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为例,着重介绍了声学调查与评估方法及其在多种类渔业资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