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上海生态城市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无悔对策

来源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城市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上海郊区创造怎样的"生态"财富,将关系着上海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对上海1873年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上海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重点针对本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面临的现实与潜在问题,就如何利用好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利条件、避免不良影响,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适的行动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切实改善城市"肺"问题并确保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综合功能的实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冬暖等气候条件,改善生态功能的季节不均;怎样利用热量资源优势及城市气候生境特点,增强同化CO<,2>的能力,发挥传统作物在改善城市雨岛、热岛效应上的新功效;气象部门应开展哪些工作来健全气候生态服务技术体系,为生态重建,以及多途径开拓、构筑有效的防灾抗灾体系,提高全市应变气候灾害能力等方面提供科学保障.这些建议在大城市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已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今天,为实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促进城市综合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其他文献
黄河源区近十几年来草地植被覆盖度降低、毒杂草丛生、黑土滩扩大等现象日益严重和突出,草地退化已成为该地区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利用源区1990年和2000年两时相TM影像资料,对该地草地状况进行遥感动态对比监测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该地区十年间的草地退化状况.同时,结合源区草地观测资料与气候要素,通过对牧草生长发育变化及降水、气温、干燥度和蒸发力的分析,揭示了气候暖干化是导致黄河源区草
本文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 V3.5模拟了陕北地区荒漠化和森林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陕北地区植被退化后,将导致地表直接辐射增大,地气热通量减小,近地层摩擦速度减小,风速增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小,从而引起地表温度升高、降雨量减少等不利于干旱环境的变化,使荒漠化进一步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植被森林化后,能够引起与上述相反的一些环境变化,有利于逐步改善当地干旱的环境.
本文利用1951~2002年长江流域108个站的日降水资料做Mann-Kendall降水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降水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特别是6月份,上升趋势十分显著.长江上游降水上升趋势不明显,但云南部分地区降水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为120年间最多的十年,夏季降水量比1961~1990年的平均值高出112mm.长江流域区域气候模式揭示,在CO倍增时,长江流
未来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加剧我国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更是其中需要我们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述了多年来我国通过对环境恶化的治理和改善,直接或间接地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做出的重要贡献,并提出了应该将气候变化对策纳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计划之中、推行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正确认识青海省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本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青海省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基本事实,强调了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在青海省生态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了未来青海省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并针对青海省各生态分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指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
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生存条件的变化,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和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强迫因素,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必须具有综合的多圈层全球观测系统,以获取高质量资料和相关产品.本文从气候系统监测的意义、需求分析出发,提出了气候系统观测设计和建设应以多圈层相互作用中海气、陆气、生态-大气、环境-大气过程以及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为监测系统的重点目标,需要从多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根据实际需求
本文分析了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和特点以及有利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并着重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关系密切,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的趋重发展趋势有重要影响.此项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下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动态发生趋势奠定了基础.
本文通过对更新世以来陕北气候变化及植被变迁的分析表明,在地质时期以及历史时期的早期,陕北植被的变迁主要由气候条件所控制,植被类型随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而变迁.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陕北植被以森林或森林草原为主,而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以森林草原或草原为主.在秦汉至隋代的800多年中,陕北虽然出现了初级的农业经济,但是农业垦殖范围并不大,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破坏并不严重.唐宋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陕北农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外交方面,我国在很早就面临明显的压力.如何协调全球环境外交与国内提高能源效率的关系是目前需要认识对待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促进能源效率提高面临的障碍的基础上,评述了国际上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经验.然后,针对我们面临的环境外交形势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提出了推进节能的策略.
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存在诸多问题.建立统一、协调的全国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必要而迫切.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应当成为全国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建立具有公共性、基础性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应遵循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协调行动、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规范标准和开放共享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建立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目标是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变化进行科学、权威、综合的监测,为我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