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肝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来源 :2016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的肝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一系列相关指标差异的情况,以评价低剂量肝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要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2mg/kg(n=30)和3mg/kg(n=30)的初始肝素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凝血功能、肝素化后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肝素总用量、鱼精蛋白量、微栓过滤网粘附度、术中和术后输血量、血小板数量、术后24h胸引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98.33%(59/60)的患者肝素化后ACT能够达到400s以上,其中2mg/kg组(低剂量组)患者中有3.33%(1例)患者肝素化ACT未达到400s,3mg/kg组(常规组)中患者的ACT全部达到400s以上.两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均无心梗、脑梗及肺栓塞等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在微栓过滤器粘附度、术后输血量、血小板数量、术后24小时胸引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常规肝素使用量的患者,低剂量组患者的肝素化ACT偏低(P<0.05),而在总肝素量、鱼精蛋白量和术中库血输入量方面低剂量组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CPB20min和术后24h)、纤维蛋白原(Fib,CPB40min和术后24h)这两项检测指标上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剂量肝素相比,采用低剂量肝素同样能使大部分患者肝素化ACT值大于400s,满足体外循环手术需求,减轻凝血功能紊乱,并减少术中的输血量.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在左房粘液瘤切除术中发现二尖瓣返流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二尖瓣返流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因左房粘液瘤在温州
会议
  目的 总结微创非体外循环下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病人手术在超声引导下将带伞输送鞘管通过ASD送入左心房,先将封堵器的左心房侧伞推出鞘管,接着将
会议
  [目的]通过对术后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外周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资料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病例资料,记录一般资料,同时对术前CT进行重新阅
会议
  目的:探讨预康复概念的实施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康复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共64例食管癌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予以预康复概念一系列细节的优化管理,包括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