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科目與儒學國際化

来源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之前的傳統儒家思想,大都屬於"經學"、"子學"的科目。自清末"哲學"的用詞傳入中國始,學者大多用"哲學"的名稱來研究與傳播儒學。其成就非常可観,但是造成一些問題:一、是否還需要"經學"的科目?二、西方哲學既然重視"方法論",現代人研究經學要用何種"方法"?這些爭論,一直持續到今日。筆者以為,經學、哲學的定義與作用,是中西思想交流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必需多加探討,儒學才可以全然施展出它的潛力。若謂以經學為"中學"為"體"、以"哲學"為"西學"為"用",這樣的理論恐怕亦無法成立。"經學"與"哲學"各有自己的範圍與價值;儒學若要邁向國際化,學者不要單從西方、中國所異之處來切入,而是必需多多關注其共同點。
其他文献
荆门郭店出土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批战国楚墓竹简规模之大、时间之早,可能是历来出土的思想史文献中前所未有的。战国楚墓竹简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显学。很多学者异口同声地强调这些竹简会改写先秦的哲学史,本文提出关于以上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是这批竹简确实可以导致先秦哲学史的重写或部分重写;其二是这批竹简并没有改变先秦哲学的基本格局。
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孔子的思想和智慧能够提供有益的指导。孔子倡导“仁爱”,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而要求“泛爱众”;强调“仁爱”须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忠恕”为其仁爱思想的一贯之道;又进一步提出“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张多样性的和谐,反对单一性的专同。孔子的这些思想和智慧,虽然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的,但若扩而充之,也完全适用于不同的
文章介绍了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中国儒家文化起到的作用。其中“贵和”思想、“仁道”思想、包容精神等对世界和平、共同发展及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和发扬。
在自然界,强者胜,也是相对的。在人类社会,强者胜不符合历史规律,也不符合道义。强与弱是相对的、变动的、转化的。当今世界,强者侍强凌弱,搞霸权主义,逼得弱者强烈反抗,逼出恐怖主义。强者自己也不得安宁。强者更需要学习儒学的仁义中和,才能保持强者的优势,才能过安宁的生活,予人予己,都是有利的。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传统美德也需要不断丰富、发展这一角度探讨其理论依据、必要性是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可以从浩瀚广博的中国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继承哪些思想和规范?批判继承的原则是什么?应防止哪些错误的倾向?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