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HIV合并腹腔多脏器包虫病治疗模式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HIV合并腹腔多脏器包虫病治疗模式.方法 5例HIV合并腹腔多脏器包虫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合并HIV感染并不是腹腔多脏器包虫病手术的手术禁忌证,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康复快等特点,可提高HIV患者腹腔多脏器包虫病的诊断率,而且更为有效地使手术医师避免职业暴露,腹腔镜手术技术微创高效,细胞免疫打击较小,是治疗HIV患者合并腹腔多脏器包虫病最佳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区域性血流阻断技术在左肝外侧叶切除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10月以来进行的10例腹腔镜下进行左肝外叶切除术病例.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无术中中转开腹.患者术后住院7-13天,平均8.8天.所有患者无胆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会议
目的 通过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进行的124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病例,按手术时间先后依次分为A、B、C三组,A组41例,B组41例,C组42例.各组年龄、性别、UICC分期、淋巴清扫方式无显著差异,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
会议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Transumbilical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SPL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开展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至2012年10月期间,简志祥主任单人完成的141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患者,并与同期进行的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会议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的小切口肝左叶切除术和同期完全腹腔镜下肝左叶切除术、开腹肝左叶切除术多个临床指标,明确三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谁是最优者.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08-2013年行肝左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病人103例,均为左肝管系内肝胆管结石病人或右肝管很少量结石,右肝管胆总管远端畅通.
会议
目的 由于胆道取石碎石冲洗过程中可能增加胆道出血、胆道感染、甚至腹腔感染、菌血症、休克、介入血管栓塞、开腹手术等严重并发症,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经皮肝胆管瘘管清除肝内胆管结石(PTCSL)不同的手术时间里所发生的术中术后手术并发症,探讨该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会议
目的 回顾分析腹腔镜二次胆道手术的解剖思路与技巧,探讨其可行性与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6例有胆道手术史的腹腔镜二次胆道手术,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加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伴开腹胆囊切除术史26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史24例,开腹胆囊切除、肝胆管空肠吻合术后3例,开腹胆囊空肠吻合术1例,开腹胆囊造瘘史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史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史5
会议
目的 探讨直肠癌腹腔镜下TME手术的可行性及操作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 1年5月~2012年5月本院21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1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发生.手术平均时间180min,术中出血量100~180ml,术后2~4d胃肠功能恢复,所有标本残端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数6~27个,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会议
目的 总结结石引起的自发性胆囊胃肠内瘘的腹腔镜诊治分析.方法 对18例胆囊胃肠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胆囊内瘘中胆囊十二指肠瘘12例,胆囊结肠瘘5例,胆囊胃窦瘘1例.比较B超、CT、MRCP、ERCP等检查和术中探查所见,以及手术处理方法.结果术前B超、CT、MRCP、ERCP等检查考虑胆囊内瘘可能4例,其余均在术中发现.全组18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瘘口修补术.7例胆
会议
目的 BCLC分期是肝癌治疗中常用的分期系统,而关于BCLC B和C级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预后缺乏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超越BCLC分级推荐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2010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8名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
会议
目的 通过对比正常人及乙肝肝硬化脾亢患者,脾脏巨噬细胞中转录因子的活性差异.为探讨门脉高压脾亢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外伤性脾破裂切除的正常人脾脏作为正常对照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手术切除的脾脏作为实验组;通过贴壁法分离脾脏巨噬细胞,用同时检测345个转录因子活性的转录因子芯片检测脾亢脾脏巨噬细胞中转录因子的活性差异.使用标准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值≥2或者-≤0.5为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