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ckler综合征1型家一系的临床特征及COL2A1基因突变定位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一个Stickler 综合征1 型家系典型的临床特征,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丰富中国STL1 家系遗传资料,为该遗传性疾病今后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家系3 代中的2 名患者及7 名正常成员,对9 名成员进行初步临床检查,并对先征者详细的眼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及骨科检查。采集9 名成员的外周血5ML,使用第二代基因测序对全基因组外显子进行测序,Sanger 传统测序验证,确定突变位点,对比基因型和表现型间的关联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衍射型双焦点(ZEISS AT LISE 809M)和单焦点(ZEISS 603P)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觉质量和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7 年2 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60 人(78 只眼),其中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ZEISS 603P)眼30 人(40 眼),植入衍射型双焦点人工晶体状(ZEISS809)30 人(
会议
目的 探讨双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时人工晶状体(晶体)参数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5 例(70 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视力检查、主导眼检查、人工晶体度数及光学区范围、术后视力、屈光度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人工晶体参数选择的建议。
目的:运用共焦激光显微镜观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SBK)术后五年角膜螺旋状纤维结构的差异性。
目的 探讨“五苓散”联合532nm 激光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纳入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五苓散”联合激光组,单纯激光组。每组20 例患者,两组疗程均为一月。联合组在激光治疗后24 小时后开始用药。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一月后行眼部常规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屈光不正者验光试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目的:应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价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中度近视及高度近视矫正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 年1 月至7 月间我院屈光手术科门诊行SMILE手术矫正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8 例(118 眼),按球镜的屈光度(所有患者散光≤2.0D)分为中高度近视组各34 例,两组术前术后点药相同,观察两组术后3m、6m、1y、2y 视力(logMAR)、MTF
目的:分析儿童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14 岁以下的儿童葡萄膜炎患者78 例(89 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葡萄膜炎类型、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视力预后.结果:78 例患者中,男54 例,女29 例(1.86:1),平均发病年龄9.29±3.19 岁.双眼受累11 例(14.10%).
目的:综合分析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同行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0 例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诊治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的首诊时临床表现,包括一般资料和视力、眼压、眼前节检查、玻璃体、彩色眼底照相等检查结果。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confirm whether I62V and Y402H polymorphisms of complement factor H(CFH)were risk factors fo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Method: 109 AMD patients and 165
Intrao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variety of blindness performance,affecting populations worldwide.The neovascularization is abnormal vessel and it is more permeable than normal
会议
目的 探讨GTP-Rap1 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激光诱导建立BN 大鼠CNV 模型,分为激光模型组、造模后立即玻璃体腔注射8cpt-cAMP 治疗组(8CPT 组)、造模前腹腔注射apocynin 干预组(APO 组)。激光后5d,行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22phox/NOX4、Occludin 的基因和蛋白表达,HD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