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声纳法及其仪器设备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六届学术会议——地球物理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陆地声纳法陆地声纳技术方法的全称为"极小偏移距(震-检距)超宽频带弹性波反射单点连续剖面法".它是弹性波反射法中的一个新品种.它是针对国内外地震勘探方法在探测技术中采用一点激发、多点接收的技术在浅层探查中遇到的困境和无法获取250Hz以上的高宽频信息的历史性难题而发明的方法,使技术率先迈进到精细探查阶段.其特点和主要创新点为:
其他文献
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用于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常用值9.81 m/s2),在精密计量、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地震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介绍自主研制完成的T-1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长期观测结果,该重力仪采用新型的真空自由落体装置、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和条纹信号处理方法,可实现微伽量级(1μGal=10(-)(-)8ms-2)不确定度的精密重力测量.T-1型绝对重力仪于2010年底在清华大学调试完
会议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空间应用。然而空间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在太阳风暴的影响下,形成灾害性的空间环境,可以对人类的现代化设施的产生影响。空间辐射环境灾害可以使卫星故障、损坏或缩短寿命。空间灾害可以影响电离层,造成星地链路异常影响导航定位和通信,影响无线电波传播。空间灾害可以改变大气密度影响卫星轨道。强磁暴还可以产生感生电势,影响供电、海底电缆和输油管道。本报告介绍北京大学在空间高能粒子辐
会议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是一种应用于海洋资源探测的新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油田钻前储层评价。然而,在浅海环境下的空气波干扰是海洋可控源电磁法的一大困扰。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三维反卷积干涉,得到大地反射响应,接收点上方的海水层和空气层被均匀半空间代替,因此反褶积干涉法能有效抑制空气波的影响。同时,采用合成孔径源技术,以降低三维反卷积干涉对空间采样率的要求。研究中发现,围岩电阻率对反卷积干涉的结果有较大影响。
随着人类海洋活动和对海洋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发展,对表层沉积物中的目标检测需求日益增加,譬如检测水下电缆管线、发现海底未爆炸物(Underwater Unexploded Ordnance,UXO)及武器装备等,这需要开发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可以在局部区域内快速甄别这些目标物。在陆地上,地球物理方法是对UXO探测与定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埋藏未爆炸物的探测中。目前对UXO探测的主要地球
会议
在强噪声环境下,由于相关噪声的影响,估算准确的大地电磁张量阻抗越来越困难。大地电磁场源都是随机的,因此天然大地电磁信号的极化特征就表现出随机性。而人文噪声大部分场源是固定的,因此人文噪声就表现出一定方向的线性极化特征。本文研究了小波变换,估算了大地电磁时间序列的时频谱。利用小波谱计算大地电磁信号的极化椭圆分布,识别人文噪声的干扰。对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极化椭圆对人文噪声的识别有
本文采用径向剖分的有限元法对井地三维电阻率法进行数值模拟。以井口为中心,将区域在环钻孔方向以45 °夹角均匀剖分为八等分,再在直径方向上等距离剖分。径向剖分形成的单元呈环形分布,更符合井中电场的分布规律。与这种剖分相对应,设计了以井口为中心布置四条放射状测线("米"字形)的井地观测装置,解决了井旁地质体位置未知的情况下难以确定观测方向的问题。通过对典型的地质模型进行有限元正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径向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地下水探测仪的灵敏度高,采集到的MRS信号幅值很小,极易引入大量复杂的干扰而使信号的信噪比过低,影响MRS数据反演解释的可信度。针对这一难题,本文采用了六种硬阈值滤波方法,分别对MRS模拟信号中的工频干扰和随机干扰进行滤波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阈值下信号的几个特征参数的提取效果及误差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噪声的有效抑
我国陆上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准确测量油井持水率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电容法持水率测井仪在高含水条件下的灵敏度较差,难以准确测量油井中的持水率参数。本文开展了基于微波相位测量的井下持水率测井仪研制,该方法基于油水微波特性的差异,当油水以不同比例混合时,微波穿透时的相位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微波相位的变化来确定油水混合物中水的含量。在多相流刻度井中进行了不同流量、不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Manzanillo工区位于北美中新生代科迪勒拉造山带的中偏南段,西马德雷-南马德雷岛弧带(墨西哥高原火山岩带)西南部,构造以断裂为主,与矿化关系密切。该区位于块状硫化物型Au-Ag-Zn-Cu-Pb、碱性金属和贵金属、喷流及交代型矿床三个重要成矿带的结合部位,成矿条件非常有利。但是区内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未进行过大比例尺地物化工作。为了快速有效的实现找矿目的,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地
在复杂山前带的油气勘探中,位于冲积扇扇端区域的粗颗粒砾石层沉积发育,这种岩层与砂泥岩层在地震发射断面上并无明显反射差异,从而在复杂区地层速度建模中忽略了高速层的存在,造成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深部构造解释精度降低或不准。而砂泥岩层与砾岩层间具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这种差异为MT勘探识别局部砾石层的分布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中国西部BD地区三维MT勘探的应用,展示了利用MT资料识别该地区巨厚砾岩层分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