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发病鸡群IBDV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第12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反复发病的原因,对分离于洛阳地区2个反复发病鸡群的5株 IBDV进行了生物学试验并对其VP2 高变区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分离于同一反复发病鸡群的毒株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相似,L070和L071 分别为10-6.75和10-7.54;L0700、L0701和L0702 分别为 10-5.91、10-6.00和10-6.12。接种供试雏鸡后,L0700、L0701和L0702毒株导致雏鸡出现的临床症状均较 L070和L071 晚24h~36h,且致死率较低;分离于同一鸡群的毒株引起的病理变化相近,VP2基因的分子特征相似。说明同一鸡群再次发病可能是由同一毒株引起,但基因的个别碱基发生了变化。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再次发病时的分离株VP2基因趋近于超强毒UK661。
其他文献
PRRSV欧美型不同分离株ORF5基因编码的囊膜糖蛋白高度变异,美洲型毒株中所观察到的大多数氨基酸替代都集中于靠近N端的高度变异区(26位和39位氨基酸之间),这种变异也包含了NGS从0
会议
为探讨鸭瘟强毒感染诱导鸭局部黏膜和免疫器官中IgA细胞水平变化的规律,将雏鸭于皮下、口服和滴鼻感染DPV强毒后3、6、9、12、15、21天宰杀,应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组织化学染
会议
以鸭源致病性肠炎沙门氏菌(SE)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SE高免血清,并以High-Q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兔抗SEIgG,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石蜡切片中SE的方法。并应用建立的方
会议
肠炎沙门氏菌(SE)感染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传统鉴定SE的方法尚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检测该菌的特异性PCR方法。 根据GenBank 登录的SE种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合成了
会议
应用ERIC-PCR对8×108CFU/ml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鸭后30min 、1h 、2h 、4h 、8h 、12h 、24h 、36h 、48h 、72h 、6和9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
会议
本项研究选用1日龄雏鸭,胫静脉接种DHBV阳性的血清,复制疾病模型,进行系统的病理学研究,旨在观察病变器官组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明确病变特征及生化指标变化规律;采用已建
会议
应用FQ-PCR对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30min、1h、2h、4h、8h、12h、24h、36h、48h、72h 、6和9天呼吸道内肠球菌进行检测。正常对照组鸭呼吸道内肠球菌属菌群总体上呈波动变化,在
会议
探讨鸭瘟弱毒苗在不同途径免疫鸭体内侵染、增殖和排泄规律,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弱毒Cha株经皮下、口服和滴鼻途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应用TaqMan-MGB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FQ
会议
在分析鸭瘟病毒gB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设计一对引物克隆gB蛋白中部抗原性较好的抗原域编码基因,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gB2。将pET-gB2转化至感受
会议
将鸡IL-18原核表达蛋白的复性产物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OPO-mChlL18分别与IBDV灭活疫苗联合应用,通过中和抗体检测和T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试验,研究其对IBDV灭活疫苗的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