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术式探讨

来源 :中国中医肛肠教育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高位脓肿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长期以来,治疗肛周脓肿常规方法多采用切开引流法,待脓腔缩小形成肛瘘后再行第2次手术,疗程较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本研究于1995~2005年采用1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10例,疗效满意。该术式具有不损伤肛门括约肌,手术一次成功,疗程缩短,减少病人二次手术的痛苦,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等优点。避免了切开引流法后遗肛瘘的发生,同时亦避免了一次切开内口法术后流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可靠。
其他文献
会议
因病理因素形成的肛管直肠与肛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中医亦称痔瘘或肛漏。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管道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其特点:瘘管内口多数位于肛窦,管道穿过肛管直肠周围一个或多个间隙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有脓性分泌物向外口流出。若外口闭合,而致局部红肿、热痛,继而在原外口处或附近重新溃破,流脓,形成复杂性肛瘘,经久不愈,日久可以恶变。本病在我国约占肛肠疾病人数的1
为了解口服中药在痔出血症状的改善方面的临床研究水平及疗效,笔者对2000~2006年的相关文献作一系统全面的检索,对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
本研究应用药线(四川著名痔瘘专家黄济川方),除了用于结扎痔体与肛瘘挂线外,用于结扎肛门直肠各种良性瘤39例,取得良好疗效,均一次治愈,结扎后不会感染出血,比丝线、胶圈安全,手术时间短,不复杂,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但要特别注意,用手术针穿线,不可穿过患处的肌层,以免化脓;扎线应扎紧,否则不能达到完全脱落的目的;扎线未脱,应待其自然脱落,不要硬拉,以防出血。
痔注射术是将药物通过注射的方法注入到痔核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现将常见的一些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直肠前突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这对直肠前突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伴随疾病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伴随着日益进步的诊断技术与日益增多的治疗手段,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直肠前突会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本文探讨了直肠前突的病因、治疗新进展以及展望。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统称。克罗恩病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的非特异性的全肠壁炎,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溃疡性结肠炎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多先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而
出口性梗阻型便秘又称盆底肌功能不良,是一组导致顽固性便秘的常见病。其中直肠前突为常见,大多为中年妇女。其手术治疗多经肛门进行,并发症多而易复发。近年来,本研究吸取国内先进经验设计了经阴道后壁纵切横缝、纵缝彻底消除袋状突出,治疗48例,术后配合中药进行内服外用治疗,疗效显著。
本文对采用经骶尾或经肛门后括约肌入路切除中低位直肠肿瘤的48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理想,经骶尾或经肛门括约肌行中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术野暴露清楚,可避免严重并发症,不损伤肛门功能,适用于距肛缘3-8cm但经肛门切除有困难的良性直肠肿瘤及分化程度较高的早期直肠癌。部分因高龄体弱而不能耐受经腹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虽然癌灶较大,也可采用此手术。
直肠癌复发形式主要有局部复发,肝、肺及骨转移等。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形式有吻合口复发、盆腔软组织及淋巴结复发等。对于局部复发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外科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外科切除为了达到根治性切除,过大的手术范围使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的降低,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直肠癌局部复发率由于报道时期和病理不同,差异较大。由于侧方淋巴结清当和术前是否进行辅助放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