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支梁工程应用综合实验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支梁力学模型是理工科大学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力学简化模型之一,力学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一般工科专业的力学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将用到简支梁力学模型。在大学二至三年级,同学们学习了变形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对简支梁的应力计算和变形分析计算基本掌握,同时,也做过简支梁正应力分布规律测试实验,学会了基本的实验方法。但是,对于简支梁模型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了解不多、认识不足。为解决好此问题,我们对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简支梁工程应用综合实验。
其他文献
人体时时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作为人体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细胞会受到多种形式的、动态的力学刺激的作用,因而阐明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响应机制对于研究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细胞力学这一领域仍处于积累基础数据的阶段,其中一个关键即是发展适用于细胞这种活的、非均质的、具有多尺度结构的研究对象的力学实验技术。
仪器化压入是一种微区、微损的测试技术,制样和操作简便快捷,已成为测定微/纳米尺度力学参数的通用方法。常用的压头可分为锥形(三棱锥和四棱锥)和球形两类。锥形压头识别塑性参数时,由于自相似性,必须使用不同锥角的压头多次测试,过程复杂;球形压头识别弹性模量的Oliver-Pharr方法以接触面积和卸载刚度作为分析参量,精度有限。本课题组姜鹏和张泰华等人发展的塑性参数识别方法(简称加载功方法)基于加载功方
钢结构在大跨度建筑中应用前景广阔,但应力集中部位的分析、计算和检测仍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次将微机调控云纹干涉仪这一近代高灵敏度面测技术和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的新型测试仪器引入这一领域,将其应用于钢结构应力集中部位的检测和分析,通过对应力集中部位的面侧,解决了系列关键技术难点,并证实了这一测试新技术、新设备引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异功能。
液体橡胶基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由可在常温环境固化的液体橡胶与级配碎石经过特殊工艺混合搅拌而成,由于液体橡胶基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孔隙、组分之间粘结不牢靠并可能产生相对滑移,不能简单采用基于应变等效的并联模型或基于应力等效的串联模型计算该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观结构单元串并联模型的等效方法,对液体橡胶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细观结构单元尺寸对估算结果的影响。采用
变形测量是对工程结构变形的速度以及幅度的严密精确测量,这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变形测量方法主要有光学测量和传感器测量等。本文将平面曲线形状重建技术[1,2]应用到土木工程中的变形测量。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变形曲线上离散点的线应变转换到离散点的曲率,再通过插值得到连续曲率,最后用微分几何方法实现对曲线的平面形状拟合。该方法可以实现变形的实时全场测量。在编写了相关程序后,可
固相烧结是陶瓷制备和粉末冶金的重要方法,控制烧结过程中微结构(如颗粒的尺寸、形貌、气孔的大小和分布等)的演化对材料制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分析固相烧结时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对于研究微观-宏观关系和改善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烧结过程是各种物理过程(如表面扩散,晶界扩散,蒸发-凝聚扩散和晶粒生长等)相互耦合的结果,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不仅能解决非线性问题,而且能预判微结构形貌演
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法确定了具有单边穿透裂纹的有限宽聚碳酸酯板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SIF).首先由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不同载荷下裂纹附近的全场位移,然后根据已测得的全场位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位移函数表达式并计算SIF.在计算SIF时,讨论了裂纹尖端位置的确定.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DIC方法准确地测量了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因此DIC为测量张开型SIF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方法.
本文利用剪切散斑干涉原理研制了便携式激光散斑无损检测仪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检测中。自主研发设计了适于现场使用的便携式激光散斑无损检测系统,并编制了商业化的检测软件,从而应用于高端复合材料的检测行业。
会议
固体力学实验是力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其中的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的动手能力。在课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试件,由学生根据试件的特点,自行设计应变片的粘贴位置及测量电路,通过测量,计算并分析所用试件上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通过综合实验的课程,学生学习并掌握粘贴应变片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线路电焊连接的方法,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众所周知材料的疲劳试验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数据分散,因此研究者尤其是年轻研究工作者都有"畏惧"之感。但是工程领域中往往又迫切需要疲劳实验研究的数据能作为材料或结构的防断裂设计依据,特别是在航空工业以及高速列车系统中的承载部件对疲劳问题的研究需求日益迫切,为了避免这些材料或结构的疲劳断裂所造成的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需要开发一种能简便易行的疲劳试验机来满足实际工业需要,因此它是从事实验研究工作者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