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离断短缩再植后Ilizarov技术再延长的临床体会

来源 :第一届中国·嵩山骨科高峰论坛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年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小腿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畸形采用Ilizarov技术延长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8例,男5例,女2例,年龄16-32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车祸3例,重物砸伤5例,离断性质:右小腿中下段完全离断5例,左小腿远端离断2例,左踝关节平面离断1例,短缩程度:4-12cm;实施延长手术时间:再植术后1个月至8个月.麻醉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延长器构型选择:选择秦泗河等在Ilizarov环形延长器基础上研制的胫骨与跟腱同步弹性延长器构型:由远近各两组钢环和延长杆组成,根据腿的粗细选择合适周径的钢环,中间由4个延长杆连接,跟腱牵伸器由1个半环内外踝两侧铰链关节,跟腱活动牵伸杆和其弹簧组成.分别于胫骨结节下前内侧截骨端及腓骨颈下截骨处作1.5c长皮肤切口,采用"T"型直径2mm连孔微创截骨器横行并排钻孔截骨,使截骨端达到"藕断丝连"的状态,然后套入根据患肢情况预先组装延长器,由2组全环形、l组半环及螺纹杆连接而成,第一组环形于胫骨上干骺端打入2枚直径2mm呈30-45度交叉全针固定,其中一枚穿过腓骨头,第二组环形在胫骨截骨远端分别穿2枚直径2mm呈30-45度交叉全针固定、远端一枚穿过腓骨,半环在跟骨上穿1枚全针及2枚半螺纹针固定,二组全环与半环之间以关节铰链相连,与踝关节活动相对应,全环交叉全针均行牵张固定,最后松开近端环上连接杆旋转断骨后再原位安装固定,或以窄骨刀充分凿开胫腓骨截骨端,缝合皮肤包扎.术后5-7d患肢开始延长,每日分4-6次,每次延长螺母1个平面,每日调整一圈,延长约1 mm,延长过程大部分由患者及家属操作.术后7-10天即拄拐下床活动,积极进行主被动肢体康复训练,每月复查X线片,掌握延长及截骨端成骨情况.结果:8例均延长至和对侧肢体等长,延长过程中无明显疼痛情况发生,延长段骨矿化良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足下垂发生.其间复查X线片最早术后1个半月可见截骨端成骨现象,最晚术后3个月截骨端有成骨现象,延长达到目的后延长平均带架时间3-6个月,5例延长段骨痂生长良好,拆除外固定架改支具保护1个月,1例骨痂生长稍差,拆除环形延长架改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并于延长骨段穿半针刺激,3个月骨矿化良好,骨折端均骨性愈合.随访6个月至4年,8例延长肢体外观及运动功能良好,足部感觉未受到影响,且原有感觉麻木明显好转,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进行肢体延长是治疗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畸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扩大了下肢离断再植适应症.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18 ~81岁,平均年龄48.6岁.损伤节段:C3/4节段8例,C4/5节段15例,C5/6节段23例,C6/7节段11例,C7/T1节段4例.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18例,双侧小关节脱位43例.患者均表现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4例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枕骨螺钉和C2椎弓根内固定,应用提拉撑开复位技术治疗此类畸形,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枕颈区3D-CT,MRI检查,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PTED)联合经皮微创棘突间动态固定(In-space)与常规后路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65例病例,电脑随机将31名患者分入In-space组,34名患者分入PLIF组,两组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情
目的:运用生物陶瓷棒技术结合中药辩证施治,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总结出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根据ARCO分期,选择Ⅲ-A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病变范围<股骨头的15%或股骨头凹陷<2mm,共26例,男18例。女8例,均为单侧,临床症状以早中期为主,患者仰卧位,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定位,穿入导针,在坏死的股骨头上行髓芯减压建立隧道,在坏死区进行刮出坏死组织,冲洗骨屑,重建骨床,密质陶瓷颗粒
会议
目的: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来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的复制方法,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新西兰大白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钙、血磷、ALP、骨小梁面积比、空骨陷窝率及病理组织切片的影响,来阐明骨碎补总黄酮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中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雄雌各半)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6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连
会议
目的:探讨通过股骨头微创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囊内减压并股骨头打压植骨提高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囊内减压并股骨头打压植骨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57例69髋,男45例,女12例,年龄22岁~53岁,平均37.5岁.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均在Ⅱ ~ Ⅲ期,所有病例术后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除2例失访外余均获得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髋部或
会议
目的:探讨重度骨质疏松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动力型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克氏针与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对比临床研究.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0月临床收治76例桡骨远端重度骨质疏松骨折,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取动力型外固定架并联合克氏针治疗.B组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本组病例男16例,女38例,左侧37例,右侧17例,其中B1型1例2,B2型3例,B3型2例,C1型9例,C2型21例,C3
会议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带线缝合锚钉固定治疗新鲜骨性Bankan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4例新鲜肩关节骨性Bankant损伤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外伤导致的肩关节脱位病史,手法复位复查仍可见肩关节半脱位.均应用在关节镜下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术治疗,其中1例有明显Hill-sachs损伤病人同时镜下进行了Remplissage手术,1例女性病人合并关节侧冈上肌肌腱撕裂
会议
目的:总结分析显微外科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肢体严重损伤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技术结合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2月,共获取120例采用显微外科与骨外固定技术结合治疗严重肢体创伤的资料,其中合并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损伤92例,,断肢再植28例,术中先行地毯式清创,再采用骨圆针或单枚螺钉简单固定建立骨支架,然后进行显微外科再植修复,对皮肤撕脱者修薄回植,再植后使用VSD覆盖,最后穿针
会议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清理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肘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治疗并发肘关节强直的重度肘关节骨性关节炎19例,平均年龄57岁.男14例,女5例;右侧15例,左侧4例;手为优势侧14例,非优势侧5例;其中并发肘尺管综合征7例.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滑膜清理,取出游离体,进行尺骨鹰嘴和鹰嘴窝,尺骨冠突、冠突窝和桡骨窝骨赘清理磨削成形,对挛缩的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等给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