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超短脉冲非线性参量生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红外科学技术交流会暨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了用非线性光学混顿——光学参量振荡技术和光学差频产生技术生成中红外超短脉冲激光的原理,总结了主要的非线性晶体的性能指标,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最新实验成果,提出了两个新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应用领域,希望能够引起国内科研机构对制造中红外超短脉冲激光系统的举趣,继而开展这两个领域的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理想中波光伏HgCdTe探测器性能与温度的关系,对探测器进行了变温测试,并与计算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从77K上升到135K时,探测器性能变化不大,探测率下降不到20℅.
本文介绍了昆明物理研究所He1-xCdxTe薄膜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报道了外延薄膜的晶体结构质量、电学参数等.用我所研制的He1-xCdxTe薄膜材料成功地制备出性能较好的焦平面探测器.
本文给出了我们采用环孔互连工艺研制288×4长波HgCdTe焦平面探测器的最新进展,包括器件环孔技术介绍、探测器芯片制备工艺,报道了288×4长波HgCdTe焦平面探测器的性能.并给出了分析与结论.
本文通过在P-HgCdTe上生长自身硫化膜和ZnS介质钝化层,制备出了性能较好的MIS器件,并通过对MIS器件C-V特笥的分析,获得了ZnS/自身钝化膜/P-HgCdTe的界面特性.所测的界面电荷密度在10到10之间,平带电压在2V以下.已基本上能满足HgCdTe红外焦平面的表面钝化的要求.
不同传感器图象间的匹配问题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一项技术,本文探讨了一种将高程起伏信息应用于雷达图象和光学图象匹配的方法.运用该方法结合归一化灰度相关算法能克服常规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提高雷达图象和光学图象之间的匹配性能.
发展高效,灵活,快速反应能力强的可靠的对地观测系统与技术对于维护和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综述了国外星载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的发展概况,讨论了发展我国先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综合体系应采取的对策,为减灾、防灾、资源调查、电子侦察系统、遥感信息的即时获取、传输和快速反应等应用提供新方案和新技术.
介绍了本单位使用美国FSI公司PRISM DS红外热像仪的情况,探讨了在PRISM DS红外热像仪的使用、维修、标定校验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了PRISM DS红外热像仪的优缺点和代理商及生产厂家对待问题的态度,判断认为PRISM DS红外热像仪是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根据对PRISM DS红外热像仪的使用经验,从用户的角度对热像仪国产化发展方向、软硬件功能开发提出了建议.供同类型仪器用
自激光出现以后,人们就开始构想激光武器,因为激光是一种定向能,它能以光速向目标发射高功率密度的光束,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目标产生破坏,因此激光武器在战场上具有很强的攻击.用高峰值功率重频脉冲固体激光器构成激光致盲武器,攻击敌方地面、海上和空中武器系统的火控及观瞄系统,导致其中的光电传感器出现眩盲或损毁,无法对我方进行精确打击,高峰值功率激光致盲武器系统能有效对抗敌方光电系统及士兵和飞行员,可以增
研制成功了采用光伏InSb二极管列阵工艺、直接注入Si-CMOS读出电路、微型玻璃杜瓦和微型节流致冷机的64×64元InSb红外焦平面组件.焦平面组件平均探测率~1×10cmHzW,平均量子效率~72℅,响应率非均匀性~18℅,无效像元率~0.5℅.其性能参数满足红外成像制导的技术要求,已成功进行了凝视成像红外导引头外场探测试验.
二十一世纪,人类逐步进入光子时代.一方面人们对光的认识更为深入,另一方面人们对物质形态的认识及控制能力不断增强.这一背景促进光电子物理及其应用的蓬勃发展,也推动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并正在多方面酝酿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