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引导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来源 :中国东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介入治疗的价值,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11例。超声心动图术前测量其缺损大小,周缘情况及与瓣膜关系,术中观察封堵器,封堵效果,术后跟踪观察。结果:经胸超声检测的房缺8例患者,周缘较好,均末用球囊测量房缺伸展径,在超声所测房缺最大径基础上加3~5mm选择封堵器堵房缺,取得封堵牢固及无残余分漉的良好效果。4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均为膜部室缺。1例因加封堵器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停止进行,余3例均获得成功。11例功脉导管未闭患者1例漏斗型,9例管型,1例窗型,全部封堵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对缺损大小的确定,封堵器的选择及封堵效果的观察起到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技术在颌面部血管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颈外动脉分支,用平阳霉素加碘油,栓塞颌面部血管瘤。结果:16例血管瘤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瘤体供血动脉的栓塞,全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瘤体缩小或消失、搏动感和血管杂音消失,术后随访12个月左右,均无复发,且无重要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行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术,方法简单、科学、安全可靠,且疗效肯定。
目的:对37例鼻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介入治疗,总结经验,想评估其在耳鼻喉科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随机住院病人。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恶性鼻衄患者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用栓塞材料进行栓塞。37例患者中用弹簧圈栓塞7例。结论:对发病年龄的分析,30至55岁是该病的高发年龄;治疗:进一步选择颈内动脉造影、测量;以上资料表明,数字血管造影在耳鼻喉科中对恶性鼻衄的治疗,有些地方是明显优于外科
目的:探讨肺癌多支血供的论断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4例肺癌142次介入化疗分析不同部位肺癌的血供特点,对造影显示有供血的血管行选择性插管化疗。结果:84例肺癌左支气管动脉44支、右75支,35例疑有多支血供的病例中,13例有肋间动脉参与供血,4例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另有6例有二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单纯肋间动脉或单纯锁骨下动脉供血者各1例。结论:对肺癌的介入化疗应结合其具体部位及生长方
目的:讨论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2例咯血病人,男9例。女3例。年龄22~66岁。其中肺结核致咯血6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5例,转移性肺癌1例。共以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行14次BAE治疗。结果:12例病人,进行支气管动脉插管14次,插管成功率100%(14/14),发现出血动脉21支,均栓塞成功。1例BAG发现有脊髓动脉共干病人予应用同轴微导
气管支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气道狭窄的一项新技术,发展迅速,已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气道狭窄可分为腔内性和腔外性,前者主要指器质性狭窄,主要原因有良恶性肿瘤、结核、气管软化及先天性狭窄等。后者常有淋巴结肿大和官腔外肿瘤压迫所致。作者采用改良气管支架植入法,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支架植入速度,相对减低了操作风险。同时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始终保持气道通畅,安全性大,成功率高。本组四例极度呼吸困难的气
目的:探讨国产被膜支架在治疗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0月。共对12例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置放7国产被膜支架。均在X线电视监视下置入。结果:12例均一次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所有患者瘘口均被封闭。有效率为100%。无与支架置入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感染均得到控制。结论:应用国产食道被膜支架能有效的封闭吻合口瘘,使感染得到控制,降低
目的:探讨国产食道带膜支架治疗食道恶性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食道癌造成食道狭窄和气管瘘患者在X线监视下置入自膨式食道带膜支架,支架置入前后行食道造影进行对比,并于术后进行放、化疗。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除1例合并气管瘘者于置入术后3个月死于肺内化脓性感染外。其余生存时间均得到延长。1例于支架置入术后5个月出现支架上缘处再狭窄,其余5个月内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应用国产食道带膜支架治疗食
医院自1996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22例中晚期食管恶性肿瘤进行了介入动脉性化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2例中未发现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此疗法安全可靠,特别对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及不愿手术或放疗的患者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末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并对其操作性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25例,年龄2~46岁,男7例,女18例。动脉导管末闭(PDA)9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间隔缺损(VSD)5例,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TEE捡查,观察有无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等。结果:23/25例患者封堵器到位均获成功,即时有3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巨大ID
本研究拟通过心导管检查技术,对严重肺动脉高压、临床需要评估患者肺血管病变程度的患者,吸入NO前后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功能的变化,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储备功能。同时与心导管吸氧试验参数、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储备功能的诊断性试验。为临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扩血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心肺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