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水库密度流动及污染物输移典型过程分析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分层水库密度流流动的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并根据流动特性将水库分为射流区、下潜区、交换区。引入进口密度弗汝德数及分层指数分别表征水库来流边界条件及水体分层强度,采用三维浮力流模型对水库密度流流动的三种典型过程表面流、交换流、下潜流进行模拟,并对分层水库中污染物输移的典型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为水库水质、水生环境管理与调度、水库应急预警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多,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N、P等元素不断排入湖泊并在其中积聚,致使许多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本文针对农村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的特点,对无动力地埋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流程、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无动力地埋式厌氧反应器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数据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
艾里克湖湿地是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重要湿地。本文以湿地所在区域为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了景观生态功能区划问题,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区划原则,以及针对不同等级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相关图件,采用生态叠图等方法,划分了5个景观生态功能区,12个亚区,对其特征加以分析,并提出该区域湿地多功能景观保护与恢复途径。
由于大部分湖泊岸线都被改造成直立硬堤岸,造成了湖泊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缺失,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引发了蓝藻爆发。因此,消浪工程是湖泊开展生态修复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介绍了石坝消浪、桩式消浪、植物消浪、浮式消浪、伐式消浪等几项消浪技术,并对各消浪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以沸石为载体、稀土元素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干燥、焙烧、筛分等工序后制成了污水脱氮除磷的稀土吸附剂。结果表明:稀土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容量由沸石的2mg/g提高到25mg/g,而对氨氮的吸附容量提高较小(1~3mg/g)。当进水氨氮10mg/L、磷5mg/L、pH 4~7时,经稀土吸附剂处理后的出水pH6-9、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99%。当稀土吸附剂再生10次时,脱氮效率是新鲜稀土吸附剂的90
为了治理赤潮,溶赤潮藻微生物的研究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研究从武汉市沿东湖湖岸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有溶解效果的细菌,编号为F5-2,并对其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菌溶解海洋卡顿藻(Chattonella marin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锥状斯克里普
水问题及社会经济变化对湖泊治水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寻求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技术经济学方法。通过探讨,认为“抑藻治污,经湖济民”是符合技术经济学要求的湖泊治理理念。其中,“抑藻治污”是指湖泊治理的标本兼治手段,也是技术体系的指导思想;“经湖济民”是“经世济民”思想在湖泊治理与经营之中的体现。
目前对对溶藻菌及其溶藻机理的研究已成为防治水华和赤潮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武汉市东西湖区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溶藻能力的放线菌SG-00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G-001菌株的发酵滤液能够强烈抑制2株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对小球藻和绿球藻属的2种真核微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水样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初
本文用景观分析与小区实验方法,在入石头口门水库的双阳河流域选取典型的具代表性的杜家、蒋家两个小流域四个区,分别在降雨前后采集河流入口处的水样及不同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样磷含量及相关指标进行实验测定。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与土地利用类型异质景观的关系,探讨了景观格局优化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原理。从四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的景观小区实验结果和分析可见,小区的景观异质性程度高低决定了其土壤侵蚀模数
论文针对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雨污水具有排放不连续性、水量水质不均匀性、高污染性等特点,在分析总结溢流雨污水(CSOs)水量水质预测方法、CSOs污染常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CSOs污染就地控制对策:①通过优化溢流井的布局,最大程度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控制CSOs污染的目标;②通过优化溢流口分散放流系统,并结合就近生态拦截等工程措施,实现CSOs就地消纳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