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中生物炭对氯代烃的吸附:生物炭的无定型炭结构和吸附质分子的作用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无定形碳结构(ACS)在生物炭吸附氯化烃(CHs)中的作用鲜为人知。因此,三种不同分子性质的CHs(1,1,2,2-tetrachloroethane,1,3,5-trichlorobenzene 和γ-hexachlorocyclohexane)作为模型吸附质来研究七种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的(300~900℃)生物炭的ACS 对CHs 吸附的作用。
其他文献
纳米颗粒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对于纳米产品在生物医学,工业及生活中的应用至关重要。纳米材料复杂多变的理化性质与其生物学效应的相互关系,即纳米生物学构效关系研究是其中一个基础的科学问题。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是一类重要的溴系阻燃剂,主要包括α-,β-,和γ-HBCD三种具有手性特征的立体异构体.HBCDs在生物体内具有明显的立体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选择特征.人体肝脏代谢对HBCDs在人体内的立体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富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HBCDs立体异构体与对映异构体的代谢模式尚未明确.
植被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对全球碳、氮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均有重要影响。植被燃烧后可产生大量由矿物灰分和黑碳组成的残留物,并在淋溶和地表径流等作用下向天然水体中释放可溶性矿物和黑碳。
有研究表明,随PM2.5暴露浓度的升高,心血管系统疾病(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高[1,2].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CVD最重要的病理基础[3].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雾霾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在过去三年间随着雾霾污染的不断恶化,中国肺癌死亡率增加了464.84%[1].PM2.5附着的PAHs已经被WHO认定为一类致癌物[2].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PM2.5附着的PAHs存在致癌风险.
活性污泥膨胀是污水处理系统面临的棘手问题,一旦发生污泥膨胀,严重影响出水水质,恢复系统正常运行耗时长,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造成经济损失。
工业污水排放、生活废水、原油泄漏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危害已成为环境污染的最严重形式之一。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纺织、钢铁、食品、皮革、石油化工、金属加工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乳液混合物废水越来越多,对乳液的分离已成为含油废水处理的关键问题。在本工作中,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丙烯腈(PAN)和聚乙烯醇-壳聚糖(PVA-CS)双层的纤维膜。
由于pH使用范围偏酸性,FeⅡ和FeⅢ的相互转化速率较慢,反应后产生大量的铁泥污染等缺点,芬顿试剂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旨在开发一种新型催化体系以扩大芬顿反应的适用范围。
光催化技术由于具有绿色、无毒、清洁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污水处理与空气净化中.Bi2WO6 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由于其禁带宽度窄、无毒性、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 Bi2WO6 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较低,需要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一种毒性强、危害大的淡水蓝藻毒素,具有强烈的致肝癌作用,其中微囊藻毒素-LR(MC-LR)是一种最常见、急性毒性最强的微囊藻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