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离子液体对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

来源 :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ilei1985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聚离子液体与聚乳酸通过溶液的方法共混,并研究聚离子液体对聚乳酸结晶性的影响。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得PIL和PLA的共混物。等温结晶的研究表明,仅当PIL的质量分数为20%和80%时,可以诱导PLA结晶。当等温结晶温度在130℃时,PLA的结晶度最高到75.06%,但结晶时间最长;而110℃时PLA的结晶度为60.97%,结晶时间最短,为4.15min。在不追求高结晶度的情况下,可选择在110℃下等温结晶以缩短结晶时间。
其他文献
会议
本课题采用水热法合成出硅基介孔分子筛,并用偶联剂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再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线性酚醛树脂/介孔分子筛(PF/SBA-15)杂化材料,对其制备过程进行表征,跟踪研究表面修饰和原位聚合的反应过程。结果,与纯PF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添加2wt% SBA-15的PF杂化材料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其摩擦性能改善较显著,在不同温度下其摩擦系数比较稳定,且在300℃高温时还保持较高水平,其体积磨损率
本文选用降解温度和PPS加工温度相差不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PPS进行共混加工,探索共混材料加工过程中一相在另一相中的降解能否对材料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结果,PMMA在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发生降解且其降解率跟复合材料断面的孔隙尺寸成正比,当复合材料中PMMA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佳且优于PPS纯样,说明在加工过程中适当控制材料中某一组分的降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本文选取了自制的两种具有相同反应官能团,但是具有不同尺寸的纳米交联剂(POSS和NPAM-silica),并将其加入聚氨酯体系中进行交联复合,得到不同的聚氨酯纳米复合物。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复合物的DMA性能测试,发现NPAM-silica/PU比POSS/PU在高温下具有更高的模量;通过对两种复合物的形貌分析,得到NPAM-silica在聚氨酯体系中比POSS具有更好的分散性。由于交联中心形态的不同
本文提出“示踪相容剂”的概念,制备含有荧光性官能团的聚苯乙烯和尼龙6的接枝共聚物PS-g-PA6-Ant,即示踪相容剂。并在连续混合中,得到相容剂浓度和共混物形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合这两个分布,可以建立乳化曲线,揭示了双螺杆挤出加工过程中不相容共混体系相形态的动态演变规律。
本研究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苎麻纤维( PLA/RF)复合材料,考察了纤维含量、纤维长度及纤维的表面处理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采用堆肥降解、热老化降解的方法对聚乳酸/苎麻纤维绿色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热氧降解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芝麻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纤维含量及纤维长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均有影响。
本研究将异氰酸根和胺基基团分别引入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制备了反应活性较高的聚烯烃相容剂;采用两组相容剂来增容PP/PS共混物,起到较好的增容效果,分散相粒径明显减小。
纳米粒子改性聚合物通常在提高其强度的同时降低材料的韧性,本文报道利用乙烯基有机硅纳米微球(VinylSilica)同时增强增韧聚丙烯(PP)的研究。由于乙烯基微球与PP分子链相容性好,因此其在PP中以单个微球形式均匀分散;力学测试发现乙烯基微球在1%时,材料杨氏模量提高30%的同时断裂伸长率增加近20%,缺口冲击强度提高l5%;拉伸断面观察到乙烯基微球在拉伸过程中有移动痕迹,冲击断面更粗糙。该类制
本研究通过SEM、微球脱粘实验等分析方法,对比考察了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界面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KH560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及冲击性能都有很大提升。未添加偶联剂的GF/PPS试样断面中被拔出纤维表面较光滑,而添加KH560的试样断面中被拔出的纤维表面挂胶含量较多,树脂断面呈现明显的塑性变形,说明KH560的加入使纤维与树脂界面结合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