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小试研究

来源 :2017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9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室内混凝试验,使用次氯酸钠代替液氯进行预氧化和消毒后发现水中的三氯甲烷、三氯乙醛、三氯乙酸和氯酸盐等消毒副产物的含量都有所增加.通过静置试验模拟管网中自来水的状态,24小时后水中三氯乙醛浓度接近国标限值.水厂使用次氯酸钠替代液氯预氧化和消毒时应特别关注消毒副产物,尤其是高温下管网中三氯乙醛可能存在超标的风险.
其他文献
饮用水中的微量抗生素可能威胁人体健康,并已受到广泛关注.运用紫外(UV)催化单过氧硫酸氢盐(PMS)高级氧化(UV/PMS)的方法,研究去除饮用水中微量磺胺类抗生素.结果表明:紫外光解中,磺胺类抗生素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磺胺类抗生素含5元杂环比含6元杂环具有更快的光解速率.UV/PMS可以快速且完全去除饮用水中微量的磺胺类抗生素,HCO3-和pH对UV/PMS降解体系几乎没有影响,但是腐殖酸则有明
管网末端压力与水厂出厂压力相关,应用推断控制算法并基于宏观模型数据构建推断子模型,以推断末端压力,进而建立末端压力与出厂压力的关系模型,即管网压力控制曲线模型.出厂流量输入模型,预测输出(控制)出厂压力,并推断(间接控制)末端压力恒定在规定范围,满足用户需要又无多余扬程.桂城水厂供水泵站变频控制泵群沿此曲线运行,调速泵和定速泵均节电运行,单耗降低了7.62%~10%,管网末端压力精度±0.002M
水厂的原水管是城市供水系统的主动脉,发生爆管影响极大.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爆管后,管道水力变化与压力监测点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爆管定位公式.结合工程实际案例进行了模型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达到了实际运行管理的要求.该方法原理清晰、计算简便、精度达标,且目前国内外的硬件条件完全满足应用需求,表明本文的以SCADA系统与水力模型相结合的爆管定位方法可以满足当前长距离输水线路的安全监控.
供水管网内壁上形成的生物膜会增加饮用水生物安全风险,对管壁造成腐蚀,导致输配水过程水质下降,影响供水安全.本文综述了供水管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以及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方法和控制方法.
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建立和使用市政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本文以管网水力模型在佛山市第二水源中途加压泵站扬程计算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水力模型在供水系统中途加压泵组扬程需求计算方面的应用.本文的模型应用案例是模拟对禅城区供水区域内3间水厂进行调度,使禅城区管网既能平稳地接纳第二水源的10万m3/d水量,且管网压力仍然在既定的区间内平稳变化,计算出对中途加压泵站的送水压力和泵组扬程的要求,
随着城镇建设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自来水管网近年来迅速发展扩张,在此过程中管网漏损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新兴的物联网技术,通过电子身份管理,理清了管网设备上下游关系,解决了管网设备寻址,日常巡检到位率,工单处理快速有效等问题.同时,通过对新增管网设备进行基于电子身份标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出厂、入库、领用、安装、竣工验收、维修/更换、拆卸、入库)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是进行现代管网系统科学管理的有力支撑,是实现供水管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集团在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设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尝试,并使其在"南水北调"期间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指导国内自来水公司开展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技术应用,本文在参考国外资料的同时,结合北京在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设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设方法和应用领域.本文详细介绍了供水管网
夜间最小流量是评估闭合供水管网分区(DMA小区)漏损情况的重要指标.传统的"经验法"和"比较法"由于没有降低诸如夜间合法用水量等正常波动的影响,其漏损控制效率一直不高.结合管网漏损控制的实际需求,本文尝试通过夜间最小流量移动平均隔差法来降低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判定效率.通过理论模型和数据样本分析,讨论了模型的适用条件,确定了最优的移动平均天数,以及不同小区漏损判定参数的阈值大小,最后结合该模型在选
近年来,我国因突发性水污染造成的事件时有发生,建立原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对于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原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阐明了其涵义、构成,介绍了监测的指标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重点总结了该预警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后续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明区非主流水源水质情况以及为防范及减少水源水质发生突发性污染时对水厂安全优质不间断供水的冲击所进行的必要的水质应急管理.通过采取水源摸底调查、制定水质专项应急预案并常态化演练、做好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水质监测前移等措施,能有效减少突发性水源污染对水厂制水的冲击,保障了市民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