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苜蓿品种(品系)对豌豆蚜的抗性评价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47852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苜蓿蚜虫是危害苜蓿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而田间蚜虫种类以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为主,占混合种群数量的80%以上.如何有效地防治蚜虫,已成为苜蓿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外在防治蚜虫上以培育和应用抗虫品种最为成功,国外在苜蓿抗蚜性研究上较深入并建立了评价方法和标准,我国在苜蓿抗蚜性鉴定和机制方面虽开展了部分研究,但至今有关苜蓿抗蚜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尚未建立.[方法]运用蚜量比值法和模糊识别法,对26个苜蓿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和室内抗蚜评价试验.在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室内人工接虫,研究了豌豆蚜取食后苜蓿体内防御性酶活性、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对豌豆蚜在不同苜蓿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测定.[结果]通过对供试26个苜蓿品种(品系)中12个苜蓿品种的田间和室内结果综合分析表明:12个苜蓿品种(品系)中,惊喜、WL343HQ和德宝3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其蚜量比值均大于1.25,并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柏拉图、中苜3号、甘农4号等3个品种为感蚜品种,其蚜量比值位于0.76~1.25之间;先行者为中抗品种,蚜量比值为0.51,位于0.51~0.75之间;皇冠、三得利、皇后、SR4030和MF40205等5个品种为抗蚜品种,其蚜量比值0.26~0.50之间.豌豆蚜为害7d后,与低抗品种相比,抗虫品种的苜蓿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可溶性糖活性变化总体上显著增高(P<0.01),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显著降低(P<0.01),中抗品种介于其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量无明显规律;刺探电位图谱试验结果正在统计分析中.[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室内和田间苜蓿抗蚜鉴定方法分别为模糊识别法和蚜量比值法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理生化和电生理方法进一步明确了不同苜蓿品种(系)的抗蚜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甘草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glycyrrhizae)是甘草种子的主要害虫,为害造成40%左右种子丧失发芽能力.害虫产卵于荚果表皮内,以幼虫蛀食豆粒,由于危害隐蔽,长期以来依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我国水稻、茭白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发生量大,为害严重.经过长期的适应进化,二化螟在表型上已逐渐分化为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本文利用
  [目的]评估了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发展动态、抗性风险,旨在为该虫的科学防治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毒力测定采用叶管药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én)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昆虫体
  [目的]芒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近年来蓟马已逐渐成为芒果的重要害虫.明确芒果蓟马的发生种类、优势种和分布特征,可为针对性地进行芒果蓟马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脉翅类(脉翅总目)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具有关键系统地位及生态功能的重要类群,具有高度多样化的适应性特征及独特的地理分布格局,并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价值。近年来,相继完成
  [目的]烟粉虱MED隐种自入侵我国后凭借其极强的生态适应性迅速侵入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调节入侵昆虫的生态可塑性中可能起到较大
  [目的]评估比较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抗乙基多杀菌素品系与敏感品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明确黄胸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规律及抗性风险,为该虫的科学防
  [目的]本试验以马铃薯-大豆、玉米-大豆邻作防治大豆食心虫,旨在研究此邻作种植模式对大豆食心虫发生的影响,达到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为进一步防治大豆食心虫提供依据.[方法
  有效积温预测法是害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主要是通过了解一种害虫某一虫态或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当时田间的虫期发育进度,根据近期气象预报的平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