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拱坝诱导缝防裂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

来源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on_z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十年实践证明,坝体分缝是防止坝体开裂的有效措施.对于碾压混凝土拱坝,横缝、诱导缝布置通常都放在一起讨论,利用各自不同构造特点,起着协同防裂的效果.但在实际工程中,很多RCC拱坝并未张开甚至在未设缝位置出现裂缝,诱导缝实际诱导开裂作用并未达到设计预期,甚至还带来一些附加效应.归结未张开原因可分为诱导缝布置小当问题、RCC拱坝温度荷载自身特点、现有施工方式以及现有成缝方式等.以上原因中,以诱导缝布置不当影响最大.由于RCC拱坝温度应力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动态性等特点,拱坝防裂特别是诱导缝布置方面必须真实反映坝体从施工期到运行期全过程的工作性态.实际工程应用成果表明,RCC拱坝诱导缝及横缝采用带开-闭迭代功能的接触单元模拟,破坏准则采用等效强度理论,采用整坝全过程仿真分析技术进行诱导缝布置研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坝体分缝布置(缝底高程、分缝位置等)、缝面结构型式(诱导缝、横缝或组合型式;诱导缝削弱面积比等)等研究,可使诱导缝按设计要求张开,起到释放温降引起的拉应力的作用,保证坝体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其他文献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305 m,为已建世界第一高坝.特高拱坝坝体厚度大,基础约束强;岸坡坝基陡峻,坝体多层泄水孔口和廊道,结构复杂;加上砂岩碱活性和大理岩骨料先天性能不优且可加工性差,工程区昼夜温差大等,导致拱坝混凝土温控防裂难度大,拱坝施工期工作性态复杂.拱坝施工期安全度汛、水库分期蓄水和按期发电等要求拱坝高效快速施工.如何既解决特高拱坝温控防裂难题,又实现高效快速施工,且满
白鹤滩水电站是位于金沙江干流上的重要梯级电站.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电站装机16 000 MW,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之一.电站挡水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 m.坝址区河谷呈左岸低、右岸高的不对称"V"形特征,坝肩坝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发育有断层、层间层内错动带、柱状节理、深部卸荷裂隙等多种不利地质构造,严重影响拱坝与地基的整体稳定安全性.本文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综合法试验,对白
已建高堆石坝所出现的问题,表明我们对堆石坝筑坝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变形机制、高堆石坝的工作性态和安全控制等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迫切需要加强堆石坝筑坝材料宏细观力学特性等基础问题的研究.堆石料作为堆石坝的主要筑坝材料,其结构特征对于研究工程特性而言非常重要,堆石料的结构特征研究必须从堆石颗粒的细观组构入手.本文对颗粒细观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随机散粒体不连续变形(SGDD)和FEM/DEM耦合数值
针对集对分析法存在同异反评语粗略问题,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拓展性对差异度系数作更深层次的刻画,将其推广到四级评判;同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线性加权组合权重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克服了主观赋权法的人为干扰,并引入广义集对势定义对大坝风险后果进行等级的判定和严重程度排序,进而建立基于广义集对分析法的大坝风险后果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江西省5座水库大坝风险后果综合评价中,并与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
为了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研究开发了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智能监控方法和系统.该系统由感知、互联、分析决策、控制四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原材料预冷、混凝土拌合、运输、入仓、平仓、振捣、养护、通水冷却全过程温控信息的自动感知、传输、互联、共享及关键环节的智能控制,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温控防裂的全要素、全环节、全过程管理.四个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现场温控实施情况的
五强溪左岸高边坡属于岩质人工边坡,近于平行边坡的陡倾角断裂和软弱夹层发育,岩体构造破坏强烈,风化深厚,蠕变岩体广布,变形条件十分复杂,边坡施工中曾发生几次较大变形与局部失稳.为准确掌握运行期变形情况,在左岸高边坡布设有表面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边坡钻孔测斜等监测项目,以便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采取治理对策.
高坝大库设置水库放空设施,对工程运行期检修,以及极端情况下有效降低库水位或抑制水位上升,降低工程风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我国水电工程高坝大库放空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对深孔泄放设施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高坝大库的放空设计需要考虑水库特性、水文条件等因素,针对工程特点开展专题设计研究,选择与工程相适应的合理放空规模和放空深度.最后指出,在研究提高高坝大库放空能力的同时,更应发挥流域梯级综
与一般坝料相比,软岩筑坝堆石料具有明显的湿化变形特性.基于长江科学院提出的湿化变形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以某软岩筑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工程为例,研究了软岩筑坝材料湿化变形特性对大坝应力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坝料湿化变形的情况相比,大坝在蓄水期不再发生上抬变形,其沉降变形较竣工期有所增加;最大沉降位移由竣工期的0.66 m增至0.71 m,约占坝高的0.98%;同时,沥青混凝土心
红层是地质学上对红色地层的简称,新近沉积,层厚一般不大,我国多个大型水电工程如葛洲坝工程、小南海工程就建在红层地区.学者们对红层的研究多集中于边坡工程,而对红层区出现高地应力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这一特殊现象研究甚少.本文以处于红层区的向家坝灌区工程北总于渠取水隧洞(埋深230 m左右)为对象,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异常现象:隧洞拱顶经常性塌方、大范围喷混凝土掉块和钢拱架扭曲、底板混凝土大范围纵向
随着我国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河流梯级开发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流域已形成梯级水库群.梯级水电工程在发挥综合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极端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诸多的风险,这对水电工程安全,尤其是流域公共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和挑战.研究考虑单个梯级水电工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失事后造成的流域整体风险损失的后果程度,运用风险矩阵法,提出单个梯级水电工程在流域整体安全中的固有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并逐级计算了大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