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来源 :第十一届江苏九三论坛——科技创新与推进江苏乡村振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兴乡村的关键是改变人口、资本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让人口与资本也能主动流向乡村.鉴于乡村在土地、自然环境和富余劳动力方面的优势,政府可通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省内打造1小时陆地交通网,方便消费群体在城乡流动;以三权分置为基础,搞活乡村土地经营权,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培育、做大乡村休闲娱乐、康复养老等特色产业,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在乡村振兴逐渐深化的同时,中国庞大体量的乡村历史文化也该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在充分借鉴美国成熟经验的同时,立足于本国国情,制定出更符合中国绿道保护与发展的措施。期望中国的乡村文化绿道能如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样,得到国家正式法案的认可以及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其能终有再现其历史辉煌的一日,而在如今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乡村文化绿道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所谓“新潮”,仅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新涨的潮水”(本义);而从深层次理解,借指崭新的潮流与流行的趋势——代表着时尚、寄托着力量和反对着落后、摒除着老土.展开来说,“新潮”意指新鲜的社会风气或新颖的社会思潮,往往包含了外来新思想的灌入与浸润,同时意味着新文化、新文明的输入与散播.顾名思义,新潮象征了脱俗超凡、指针了大雅别致;借此,带给民众一股清新的感觉和鲜美的体味,进而成为社会模塑的风尚、大众效仿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社会建设也进入新的发展期,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要深刻认识乡村公共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要将公共精神的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构建一种“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当前,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农民作为乡村的天然主体,参与乡村社会公共生活越来越多,农村的集体价值认同出现了增长态势,逐渐自发地形成了一种乡村内在的认同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农业农村建设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
提出农业信息化概念,指出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反过来又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最后给出江苏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措施.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振兴乡村,产业是核心.对于广大乡村来讲,科技创新实质是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现代科技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做好与当地人文资源融合的文章.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重形象、轻人文,重表面、轻实用,重典型、轻普及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规划设计、点面协调推进,融入乡风民俗、打造特色亮点,强化文明引领、突出育人塑德等建议.
借鉴目前国内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经验,对常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以保护和延续传统村落风貌、保持地方文化为目标,充分挖掘常州传统村落历史文脉和地方文化内涵,提出常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策略.
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与乡村治理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乡村治理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及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治理问题,所有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可追根溯源为乡村治理问题,治乡村理问题理应成为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转型对策,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创客是指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新业态的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群体.农业创客的出现,既是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要素,助推农业强起来,更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渠道,助推农民富起来.农业创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新模式,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