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文献征辑活动--以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为例

来源 :2018年国家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cr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下文简称“史料征辑会”)的研究仅限于几篇回忆性论文、国家图书馆馆史研究以及有关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文简称“西南联大”)的史料中.主要相关著作有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史资料汇编(1909-1949)》,此书从馆史的角度出发,以时间为序将1909-1949年有关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历史的信件影印出版,其中对于史料征辑会的记述主要集中于该机构成立目的、史料征辑方式、组织机构、经费解决等问题.国立北平图书馆作为当时重要的文化机构肩负搜访战事史料文献的重任,上至馆长下至馆员,皆任劳任怨、排除万难,最终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这不仅是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批战事史料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这批资料才让我们后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以史为鉴,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前进提供充足的经验与教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快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整个人类社会已然由一张互联网紧紧相连.网络,深度融人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但是,可以看到,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对数字环境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从单一的地区或者国家扩散到整个世界的范围,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
国内图书文献机构中凡是贮藏有外国古籍的机构,都在该领域文献保护、开发利用中有重大责任和义务.编订目录、确定版本,是保护和利用文献基础中的基础,根基不牢,就会枝叶动摇.现行图书馆编目规则对古籍文献的出版国别(102字段)要求著录,因此必须为编目的古籍文献赋予国别、省别代码.由于历史地理的沿革非常复杂,为古籍的出版地确认出版地代码就成了一个费力的工作.尤其是对疆域变化、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域外古籍,问题
2010年12月启动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建设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全面共建共享.其中工程的数字资源的发布与服务系统肩负着揭示资源、服务读者的重要任务,是用于数字资源管理调度和揭示的重要软件系统.但是,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的建设状况参差不齐
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影印出版活动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展起来,并在2000年左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先后有三十多家出版机构投身这一领域.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图书馆珍藏有67万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抢救这些老化、损毁严重的珍稀文献,并通过深度开发弘扬这些文献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是国家图书馆理应承担的文化责任.在文化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于2012年正式启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以
作为文化守护者,不能重收藏轻利用,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合理利用。各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馆藏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建立地方文献资料库、聘请专家进行深层次研究;鼓励捐赠,通过多种方式深挖藏品背后的故事;与博物馆联合,定期进行实物展示;整合实物资源,实现特色馆藏数字化;出版相关书籍、制作文创用品等。其中利用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更能实现社会教育的目的。国家图书馆于2018年新年期间举
京师图书馆是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成立于1909年9月9日,时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京师图书馆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图书馆由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京师图书馆作为当时北京城十分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对保存古代典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民智、推动社会的近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京师图书馆的创办由当时的学部参事张之洞主持,它是在近代西方图书馆观念的影响下创建而成
“互联网+”浪潮的兴起,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挑战。图书馆应对自身的各项服务进行重新审视,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出更多的服务模式,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才能应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使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与博物馆是文化事业的两个重要机构.二者自诞生起,便有紧密的联系.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出现于古巴比伦或古埃及.公元前37年,罗马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对外开放.语源学意义上的博物馆指向神庙,至迟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这被视为最早的博物馆,带有一定图书馆的公共属性.2012年7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建筑总面积11549平方米,共10个
人物传记是历史的镜子.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传主所处历史与时代的面貌,再现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物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是历史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关节点.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一向以人物为历史中心.”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校注》中认为:“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统记一朝,天下之史也.”核心思想即人物传记与构成中华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深入到各行各业,高新科技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技术的发展在改变生活的同时也对图书馆行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近几年,对图书馆在新时期如何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为图书馆迎接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从图书馆对信息技术融合和新形式探索两方面进行研究.全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造出了新的发展领域,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新的启示、创新与改变,图书馆应在新与旧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