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规划理念构建低碳城市

来源 :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向。城市规划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控制碳排放的直接手段。发展理想的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也就成为必然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传统城市规划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打造低碳城市的一些方法。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城市休闲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本文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选取南京市极具人气的山西路市民广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及环境行为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城市公共开放使用者行为和空间组织的互动进行分析,并尝试性提出较为普适性的人性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策略,以期为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城市客运交通的内在规律是由于城市用地布局模式所形成的,职住水平体现了一定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的相对关系,决定了城市客运交通中最主要的通勤交通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现状滨海新区职住水平的状况,对滨海新区在不同职住水平下的发展模式进行假设,提出了单中心、多中心两种发展模式。从城市客运交通模式、道路设施供给、土地集约利用、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比较单中心、多中心两种发展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多
居住区色彩,指的是居住区内所有的固定的物体表面所覆盖的或者自身的颜色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环境,是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色彩的总和。这里讨论的是居住建筑的色彩设计。作者调研了北京10个居住区,并通过对优秀典型实例的分析,探讨建筑实体的色彩在居住区乃至城市环境中的意义及应用。最后对北京居住区色彩设计的规范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多水源供水系统的构建是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一个重要命题,尤其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其是市政规划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对于城市的整个供水系统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其他市政规划也有较大的影响。多水源供水系统的建立涉及到供水安全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内容,本文主要针对以多水源供水系统的成本控制为出发点的供水系统优化,通过混合整数规划法建立以多水源供水系统的年成本费用为目标函数,以供需水平衡和水量范围为约束的优化模型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管制”的措施来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问题,形成兼具规划控制和发展诉求特征“管制社区”。从“管制社区”的发展转型问题出发,介绍目前深圳“管制社区”发展模式,并分别从“管制社区”的社会关系调整与社区空间重构分析社区转型发展难点。研究认为,社会关系调整与政府引导力度不足、利益补偿机制缺位、产权界定不清以及用地功能布局混杂导致“管制社区”转型发展难以实施。
本文旨在探讨在以燃煤供热为主的城市如何实现供热工程的低碳化,生态化;并以太原市南部区域为例,提出了实现生态供热的策略、供热热源选择方案等。其中,热源的选择与配置是重点与难点,本文借鉴了俄罗斯、丹麦、美国三个供热系统具有典型性的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多样化、本地化的生态热源本质特征,并对燃气热电联产、分布式热源、土壤源热泵、生物质能等清洁热源的使用要点和供热占比进行了说明,便于其他城市作为参考,以促进市
北京市供水水源结构正在向多元化发展,逐渐由早期的本地地表水和本地地下水供水转变为本地地表水、本地地下水、再生水和外调水联合供水的格局。本文对北京市的水资源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南水北调水、再生水、和雨水利用的实践情况,并分析了非传统水资源如再生水、雨水、淡化海水的规划情况与利用前景。北京市水资源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实践可以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本文从城市地下管线在规划审批中的重要性出发,针对在规划审批过程中,如何贯穿对地下管线的综合评价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地下管线路由模拟系统和地下管线数据模型平台的一起应用,从而顺利地进行规划审批工作。建设建立在规划审批工作中的地下管线综合评价的支撑,将极大地提高地下管线规划审批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地下管线路由模拟系统和地下管线数据模型平台的实现,是科学地、发展地开拓地下管线规划审批工作提供强有力
城市雨水利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防洪减灾和城市的绿化美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开源节流,其实雨水本身就是城市的一种极有价值的资源,应充分加以利用。本文从雨水利用的意义入手,介绍了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经验,筒述了我国城市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提出了雨水利用的可行性和雨水利用的有效途径,并对我国城市排水规划中的雨水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给各国各级政府带来愈发严峻的考验。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关系到城市本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持续的影响。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起运行良好的应急救援管理组织体制。南京在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增多的突发公共事件。本研究基于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从南京综合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