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种子产业的发展以及对高质量种子的要求,种子加工也越来越受到种子生产单位的重视。作为是种子学的重要内容,种子加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产上的种子加工机械多为大型流水线,不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适合本科学生的种子加工实践培训方法,即在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引进实验室小型加工机械,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让学生了解机器的结构、加工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通过与证书培训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能力 种子加工 理论教学 技术培训
一、引言
自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和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种业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外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大举进军中国种子市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到所有蔬菜作物。种子是作物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重点研究开发内容为主要农作物的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回良玉副总理、科技部长万钢先后指出,要积极应对国际种业的激烈竞争,加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种子产业的发展,整个市场对于种子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越来越多,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培养种子专业人才显得非常迫切。国务院2011八号文《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明确提出“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二、增加种子加工在教材中的比重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对“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开设进行了论证,并报请教育部得到批准,随后有三十多所农业院校相继开办了该专业。种子加工是“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
2008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十多所农业院校出版了《种子加工与贮藏》[1],与以前同类教材[2,3]相比,增加了种子形态与种子贮藏加工的关系,作物加工技术中的种子种类(增加了牧草、药用植物、林木种子的相关内容),完善了教材的完整性。种子加工部分向来为同类教材的弱项,本教材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专门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负责了种子干燥、清选分级章节的撰写,使得种子加工部分的内容和专业性得到了很大的完善,极大提高了种子加工部分在本教材中的比重。本教材还增加了种子加工设备的介绍及操作技术内容,旨在鼓励教学过程中增加操作内容。目前除了中国农业大学以外,已经有多所农业院校包括北京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增加实施了种子加工技术操作内容。
该教材的编写人员均为各农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具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该教材的撰写。该教材出版以来,已经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天津农学院等多所农业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使用,通过使用该教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目前该教材正在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全国同类教材中有着重要影响。该教材也于2011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称号。
三、挖掘社会优势,建立稳固的本科生种子加工实习基地
种子加工学涉及到的种子加工设备种类繁多,同时种子加工设备单机少,成套生产线多。如何解决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顺利进行的重要瓶颈。在学校的支持下购买了部分种子加工设备如小型种子包衣机、风选机,但是这些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固的规范化实习基地是我们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农业工程科研、技术推广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技术水平保持了国内领先地位。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和部委级重点项目550余项,有145项科研和设计成果获奖。科技人员具备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院下属的种子工程技术中心在上世纪从丹麦引进了全套的小型种子加工设备,如风选机、比重清选机、窝眼清选机、筛选机、风筛清选机、包衣机等,非常适合进行种子教学。2005年6月份,在双方领导的支持下,种子工程技术中心成为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
利用夏季小学期,学生在中心实习一周,由农业部的高级工程人员讲解理论知识,培训各类机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全面了解种子加工各类机械。迄今已经有八届将近两百多名学生通过了严格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获得了种子加工结业证书。在2007年,为了让培训进一步规范化、实用化,经与劳动部联系,考试过程请他们监督,在2007年,有十几名学生获得了国家劳动部认可的种子加工员高级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及以后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到目前为止,共有70多名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颁发的“高级种子加工员”证书。科研院所与高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该模式已经在新疆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一些农业院校逐步推开。
[参考文献]
[1]孙群,胡晋,孙庆泉.种子加工与贮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胡晋.种子贮藏加工.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麻浩,孙庆泉.种子加工与贮藏.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 /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
[关键词]实践能力 种子加工 理论教学 技术培训
一、引言
自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和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种业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外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大举进军中国种子市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到所有蔬菜作物。种子是作物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重点研究开发内容为主要农作物的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回良玉副总理、科技部长万钢先后指出,要积极应对国际种业的激烈竞争,加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种子产业的发展,整个市场对于种子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越来越多,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培养种子专业人才显得非常迫切。国务院2011八号文《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明确提出“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二、增加种子加工在教材中的比重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对“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开设进行了论证,并报请教育部得到批准,随后有三十多所农业院校相继开办了该专业。种子加工是“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
2008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十多所农业院校出版了《种子加工与贮藏》[1],与以前同类教材[2,3]相比,增加了种子形态与种子贮藏加工的关系,作物加工技术中的种子种类(增加了牧草、药用植物、林木种子的相关内容),完善了教材的完整性。种子加工部分向来为同类教材的弱项,本教材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专门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负责了种子干燥、清选分级章节的撰写,使得种子加工部分的内容和专业性得到了很大的完善,极大提高了种子加工部分在本教材中的比重。本教材还增加了种子加工设备的介绍及操作技术内容,旨在鼓励教学过程中增加操作内容。目前除了中国农业大学以外,已经有多所农业院校包括北京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增加实施了种子加工技术操作内容。
该教材的编写人员均为各农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具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该教材的撰写。该教材出版以来,已经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天津农学院等多所农业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使用,通过使用该教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目前该教材正在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全国同类教材中有着重要影响。该教材也于2011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称号。
三、挖掘社会优势,建立稳固的本科生种子加工实习基地
种子加工学涉及到的种子加工设备种类繁多,同时种子加工设备单机少,成套生产线多。如何解决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顺利进行的重要瓶颈。在学校的支持下购买了部分种子加工设备如小型种子包衣机、风选机,但是这些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固的规范化实习基地是我们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农业工程科研、技术推广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技术水平保持了国内领先地位。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和部委级重点项目550余项,有145项科研和设计成果获奖。科技人员具备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院下属的种子工程技术中心在上世纪从丹麦引进了全套的小型种子加工设备,如风选机、比重清选机、窝眼清选机、筛选机、风筛清选机、包衣机等,非常适合进行种子教学。2005年6月份,在双方领导的支持下,种子工程技术中心成为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
利用夏季小学期,学生在中心实习一周,由农业部的高级工程人员讲解理论知识,培训各类机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全面了解种子加工各类机械。迄今已经有八届将近两百多名学生通过了严格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获得了种子加工结业证书。在2007年,为了让培训进一步规范化、实用化,经与劳动部联系,考试过程请他们监督,在2007年,有十几名学生获得了国家劳动部认可的种子加工员高级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及以后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到目前为止,共有70多名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颁发的“高级种子加工员”证书。科研院所与高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该模式已经在新疆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一些农业院校逐步推开。
[参考文献]
[1]孙群,胡晋,孙庆泉.种子加工与贮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胡晋.种子贮藏加工.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麻浩,孙庆泉.种子加工与贮藏.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 /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