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治未病科在建设互联网十中医院中的作用

来源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yuanyuan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依托治未病科,通过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健康管理,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为主体,以健康管理为延伸”的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这一体系的实现,既满足了“治未病”科的功能定位,也使医院整体在遏制人类慢性病蔓延方面有更积极的作为,其意义是深远的。
其他文献
中医医院亟需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在不断全面深化和推进的大背景下,及时跟上步伐,靠经验、封闭式管理和粗放式管理已然不适应现代中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时代潮流要求转变其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秉承中医哲学思想,以中医整体观和大局意识为指导,抓住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的时代机遇,加强职业化管理建设,积极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作等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才可使自身加快发展,走上新台阶,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医疗信息系统逐步壮大,产生了大量看似不关联实际又互相联系的大块数据,如何存储这些数据、如何保护这些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是值得探索和挖掘的重要对象.作为医院信息中心的一员,对本院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首先对"复诊"这个指标进行了初步学习和分析.认为事务都有两面性,指标率高,一方面是由于多数患者的认同,一方面也有可能存在过度的问题,所以对于一些极端指标,都应
在完善远程医疗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运行“全过程声誉激励模式”,可以促进远程医疗事业的进步,促使远程医疗中医疗机构、第三方机构、医师、患者等的和谐相处,使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中药材长期存在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国民的用药安全,制约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值得关注.影响中药质量主要包括中药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对中药进行溯源,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中药溯源体系,监管各个环节,以保障中药质量的安全性,并从中发现和解决产生的问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中药信息的记录、查询以及产品的溯源,实现中药材"从种植到消费"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本文从中药质量控制现状、中药追溯体系的研
本文的药用辅料管理系统采用SQLServer2008关系型数据库,为了系统的开发及维护,药用辅料数据库首先由ORM技术映射到持久化层;接着,业务层通过DAO技术访问持久层获得相应的所需的数据,完成药用辅料用户所提出的业务要求;最后,业务层将业务处理的结果返回给药用辅料界面。另外,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及维护性,该体系框架的业务层包含实现类和接口。在这个体系结构中,药用辅料用户界面由Struts框架来实
本文将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安徽省的数据基础上,以安徽省16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实证分析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效率及地区差异,并提出中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针对涵盖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仓库和配送等业务的大型企业,进行中药材供应追溯体系构建研究,以此为基础分析全国中药材供应追溯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是解决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统一规划与协调缺乏、合作建设少等问题的关键。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升级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这一基础条件。构建本省生物医药产业信息平台,加大本省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力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生物医药产业管理及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进一步实现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为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管理提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很多人对传统中医养生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互联网为中医养生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在系统梳理中医养生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本体、知识库、万维网等技术,搭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中医养生知识服务平台,将中医界多年来开发的文献库和知识库向全社会开放,为普通百姓提供准确、可靠、个性化的中医养生知识服务,以促进中医养生知识的普及和利用
本文以SF-36量表(medical outcome short-form36item health survey,SF-36)作为评价工具分析北京市居家老年人的QOL及其影响因素,认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要鼓励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保持理想体重,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使他们能够持续地融入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延缓心理、生理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