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植物学综述

来源 :第六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面系统地认识、了解民族植物学,为今后进行民族植物学方面的研究打好基础。方法: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民族植物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理论体系、性质特征、基本方向和任务、研究意义、存在的认识误区、问题和不足及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老先生对其的未来展望。结果:加深了对民族植物学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兴趣,并为今后进行民族植物学方面的研究打好了一定的基础。结论:民族植物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研究了17种蒙药用菊科植物抗氧化性。方法:采用60%的乙醇对蒙药蒙药植物进行超声波提取,采用总抗氧化活性(T-AOC)法检测其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结果:17种蒙药植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野艾蒿和栉叶蒿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高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Vc)溶液。苍术、旋覆花和毛连菜等植物也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结论:蒙药用菊科植物在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认为:民族医药在现代社会的主要作用是:1)新药研发的源泉;2)本草的保健功能。在健康保障体系中作用不是十分显著,可谓露水消渴。在回归自然的21世纪,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药物功能受到重新重视。本文建议建立低成本的传统民族医药为基础的健康保障体系。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本草保健体系的推广,不但可以减少疾病痛苦,增加快乐,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公共资源,实现低成本的健康保障体系。同时本文也提出了传统药物低成
目的:对辽宁省的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生物资源和药用植物进行概括统计,以便了解当地的植被情况和潜在的生物价值。方法:文献调查法和个案调查法。结果:新宾县野生植物种类有90科660余种,其中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有12类300余种。宽甸满族自治县以其“国之瑰宝”、“东北一绝”而驰名天下的“柱参”可与野山参媲美。清原满族自治县内野生中草药有501种,动物药57种,矿物药2种,共560种,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
经考验,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分别按五畜(马、牛、骆驼、绵羊、山羊)适口性来描述了牧草。从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看,蒙古族对冷蒿的牧草利用外,与药用以及民族文化也紧密相连。在这主要报道了新疆蒙古族对冷蒿的牧草利用,药用以及民间利用文化中的影响。
蒙古文《种子植物图鉴》是我国第一部用蒙古文编著出版的植物学综合性著作,在蒙古族植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对本书主要作者音扎布教授的访谈和文献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1)蒙古文《种子植物图鉴》在拟定植物蒙古名时挖掘和继承了清代《御制五体清文鉴》(1794年)中的主要植物蒙古名,使我国古代植物命名知识很好地服务了现代植物科学;(2)在个人所掌握的科尔沁蒙古族民间植物名的基础上,音扎布教授调查记录
手参藏药名:“旺拉格”(Wanglag)、蒙药名:“Erhetenne gar”.藏药从公元8世纪、蒙药从16世纪已有药用手参的历史文献记录.是药用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贵民族草药.手参药效奇特,也是研制新特药的珍贵原材料.如今国内外学者研究手参属植物时,注意力集中在手掌参Gymnadenia compsea (L.)R.Br.上.其中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多、药理活性究较少.相对手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
目的: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为毛茛科耧斗菜属蒙药用植物.本文研究蒙药用植物耧斗菜的体内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80%乙醇对耧斗菜进行超声波提取.检测提取物对于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并对黑腹果蝇寿命及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耧斗菜乙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达到50%消除率所需浓度I
目的:对蒙药金莲花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金莲花粉碎药材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提取,分别测试金莲花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结果:利用红外光谱的宏观指纹特性,对金莲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图进行整体分析,可知,金莲花石油醚提取物主含长链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酯)等低极性成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主含不饱和脂肪酸(酯)及黄酮类
民族植物学诞生于1896年,由美国植物学家哈什伯杰(John Harshberger)创立.而中国的民族植物学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今仅有三十年的历史,但在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植物学之根早已深植于中华各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之中.为了深入了解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得出以下结果:1.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2.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已在定性研究
马鞭草科牡荆属(Vitex L.)药用植物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包括黄酮类、二萜类、木脂素类以及小分子酚性化合物等。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牡荆属药用植物具有调节激素水平、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对于牡荆属植物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牡荆属植物,尤其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传统药用种类进行深入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寻找有效成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