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形成机制

来源 :2012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作物学科发展与粮食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秧是我国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水稻有序化栽培是抛秧稻稳定超高产的基础.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三种栽插方式以及新型秧盘的比较,旨在探索水稻有序化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机制.有序摆栽和点抛群体起点质量好,发棵快,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粒叶比物质生产、积累与转运均优于撒抛,且后期通风透光性好,群体衰老慢,保持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抗倒伏性强,产量高.不同秧盘而言,3连孔秧苗前期活棵较快,2连孔秧苗中、后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且后期群体保持较强抗倒伏性和群体物质生产能力,最终产量表现为2连孔大于3连孔和单孔,3连孔和单孔差异不显著.有序摆抛栽群体起点质量高,活棵快,各时期生长优势显著,是实现水稻稳定超高产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状况下,采用了半滑舌鳎现场养殖试验的方法,分别将循环水处理工艺中紫外线灭菌装置置于生物滤池前端(实验组)和后端(对照组),研究了系统养殖水环境变化情况和鱼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①设置工艺改变,紫外线装置对细菌、弧菌的灭杀效能无显著的影响(P>0.05),但对养殖池中的细菌、弧菌数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②实验组养殖池内亚硝酸盐氮值比对照组低39.37%~41.89%,养
曝气生物滤池是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核心水处理单元.研究了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滤池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大,出水TAN浓度降低,去除率增大,亚氮积累浓度也随之降低,出水CODMn趋于稳定.在气水比为3∶1条件下,出水TAN浓度在0.125~0.716mg/L之间波动,20∶1条件下出水TAN浓度分别在0.228~0.348mg/L之间波动;气水比为3∶1、5∶1及10∶1三个气水比条
增氧技术是工业化水产养殖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高效增氧锥的原理、结构,基于氧气的摩尔数守恒定律,创建了完整的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设计.该数学模型可以在已知增氧锥进出口半径、增氧锥锥体高度、气泡初始半径以及气体、液体流量的情况下计算出反映增氧锥性能的氧气利用率、氧气摩尔数转移速率等数据以及增氧锥中不同深度处的气含率、气泡尺寸、氧气的传质系数、溶氧值等各项实时数据.运用有限微分算法
为了改善工业化甲鱼养殖水水质,研发了一个使甲鱼生活区与其粪便和饲料残饵沉积区分离的隔污装置.在可控环境实验室内,对有隔污装置和无隔污装置的两个小型甲鱼养殖池(0.87m× 0.58m×0.62m)的水质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业化甲鱼养殖适宜的水质条件范围内,无隔污装置池浊度(NTU)、亚硝酸盐(NO2--N)浓度的平均变化率高于有隔污装置池.无隔污装置池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平均变化率
本研究通过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研究了不同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滤池净化效能,以及对DO、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系统在温度为(19±1)℃,系统循环次数为15次,养殖池DO保持在12mg/L以上的运行条件下,随着气水比由0.75∶1至1.50∶1的增加,生物滤池氨氮的去除率由35.0%增加至52.0%,NO2--N的去除率
设计完成了一套水产养殖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CNA现场总线技术实现现场数据的传输,采用GSM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本系统对温度、溶解氧、pH值、导电度等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针对其中的溶解氧实现了自动控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能较好地满足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的需求。
臭氧在水处理中有消毒杀菌、氧化有机物、凝聚悬浮物、除臭与除色等作用.并且臭氧易分解,在自来水中的半衰期约为20min(20℃),消毒之后分解生成对鱼类有益的氧气,对养殖生产具有良好促进作用.但是臭氧浓度若高于0.2mg/L时间过长,就会对养殖鱼类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设计了基于PLC的水体臭氧浓度PID在线监控系统,在线检测并实时控制了养殖水体臭氧消毒的过程,以确定臭氧消毒设备和消毒过程的安全性.试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of wheat star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that may affect the functionality of wheat products.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grain and starch quality.T
会议
BACKGROUND: Powdery mildew (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 is the most devastating foliar fungal disease.To investigate influences of powdery mildew on wheat grain at varying levels of disease se
MicroRNAs (miRNAs) are upstream gene regulators of plant development and hormone homeostasis through their directed cleavage or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of the target mRNAs,which may play a crucial 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