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二维的影像学特征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一个治疗单元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重叠者,追加拍摄CBCT,并纳入后续研究。排除标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区存在颌骨囊性病变或炎性病变。参考Maegawa分类方法将全口曲面断层片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位置关系分为3类:A.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接触下颌管上缘;B.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位于下颌管上缘和下缘之间;C.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超过下颌管下缘。根据CBCT三维重建结果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距离分为4级,Ⅰ级,二者无界限;Ⅱ级,最小距离小于等于1 mm;Ⅲ级,最小距离大于1 mm但小于等于2 mm;Ⅳ级,最小距离大于2 mm。将CBCT结果为Ⅰ级、Ⅱ级两类的对照其全口曲面断层片和"Rood﹠Shehab七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指定治疗单元共计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306颗(922例)。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与下颌管重叠的患牙568颗,其中接触下颌管上缘的有140颗(24.65%),CBCT分级结果为Ⅳ级58(41.43%)、Ⅲ级50颗(35.71%)、Ⅱ级24颗(17.14%)、Ⅰ级8颗(5.71%);超过上缘(位于两条骨白线之间)的359颗(63.20%),CBCT分级结果为Ⅰ级155颗(43.18%)、Ⅳ级148颗(41.23%)、Ⅱ级和Ⅲ级均为28颗(7.80%);超过下颌管下缘的有69颗(12.15%),CBCT分级结果为Ⅰ级33颗(47.83%)、Ⅳ级27颗(39.13%)、Ⅱ级5颗(7.25%)、Ⅲ级4颗(5.80%)研究结论:明确了经CBCT证实的和下颌管关系密切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空间位置关系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