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伴失眠的生物反馈治疗

来源 :第22届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年会暨心身医学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278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卒中恢复期焦虑抑郁状态伴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卒中恢复期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均给予生物反馈训练,训练方法为每周五次,每次30min的自主神经系统放松康复训练,所有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焦虑抑郁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PHQ-9)在训练前后评定并进行分析,同时统计患者训练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Fugle-Meyer肢体功能评分(Fugle-Meyer Scale,FM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引)分数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以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化疗对注意功能影响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本研究募集了术后并接受化疗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30名,其受教育程度≥8年,MMSE得分≥24,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ERP检测采用视觉新异Oddball范式,行为学任务共包含4个组块,每个组块含有120个刺激序列和三种刺激类型:标准刺激(80%)、靶刺激(10%)及新异刺激(10%)
目的 研究心内科拟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探索心律失常与心理障碍及心律失常的"双心"治疗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某三甲医院拟行心脏射频消融术的心内科住院患者55例,采用PHQ-9、GAD-7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其术前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1)符合条件的患者55人,其中,男性占25人,女性30人,年龄(19-82)岁,其中50-70岁的患者39人(2) 55例患者中PHQ-
目的 在抑郁症模型大鼠蓝斑核注射靶向沉默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基因的慢病毒载体,通过观测相关行为学和神经生化改变,为探索抑郁症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1.60只SPF级雄性Wis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假手术组(Sham)、抑郁症模型组(CUMS)、注射阴性慢病毒组(NC)、注射靶向NET慢病毒组(ShRNA).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双侧
目的 探索绘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患者在绘画课程中绘画特征的变化。方法 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绘画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病区常规工娱疗法,绘画疗法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6周的绘画课程。分别在试验前、后测量两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并对绘画课程不同时期患者使用颜色数及颜色改变进行评估。
目的 系统评价艺术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anFang、VIP、CNKI中关于艺术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1980年至2014年,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及其受体(IGF-1 receptor)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的海马CA1区的表达.方法 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采用SPS方法建立大鼠PTSD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TSD大鼠海马CA1区IGF-1和IGF-1 receptor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SPS刺激后大鼠海马CA1区IGF-1蛋白随着PTSD的发生表达增高,且在第14天表达最高
目的 探讨癌症病人癌前与癌后的睡眠状况,为癌症患者癌前及癌后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及放疗科住院的癌症患者72例为研究组,其中肺癌7例,直肠癌8例,肝胆癌4例,乳腺癌8例,胰腺癌5例,胃癌7例,前列腺癌6例,宫颈癌9例,食管癌4例,喉癌3例,口腔癌4例,淋巴癌4例,结肠癌2,鼻咽癌1例.入选标准:①癌症诊断明确,所有入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明确为恶性肿瘤
目的 调查新、老肿瘤病人,观察完美主义特质在肿瘤病人中的分布情况、特点,并作简单原因阐释。方法 本研究从客观角度,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对肿瘤病人进行现场调查,使用频数、非参数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总分及4个维度(极高目标和标准维度、犹豫迟疑、过度计划和控制维度、过度谨慎和仔细维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新病人组的完美主义情况高于老病人组。结论 完美主义特质在肿瘤病人
充满了悖论的癌症理解癌症问题上,无穷尽的为什么?癌症对策,依然是盲人摸象基因的碎片化,靶向药的尴尬癌症自愈案例醒示录自我状态在阻击癌症侵袭中的意义关于癌症的三大类型韩启德的睿见快速进展型缓慢发展型停滞惰性型癌症是慢性病,一个全新的共识需要全新定义癌症之发病:同花顺隐喻及车祸癌的启动:凑齐了最后一张牌从车祸发生看促癌因素需要新的解释:抗癌力及其解读抗癌力:从内而外的四层结构整合而成的抗癌强大力量(奇
目的 本次以访谈为主的调查,目的是研究不同个性特点对卵巢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找出在康复过程中对预后结果影响较大的个性因素,从而对患者进行更准确地健康指导。方法 设立一系列心理应对的场景问题,由医师在诊疗(通常是做大病史问诊时或后续的回访)时,向病人提出,记录下病人即刻的反应或回答。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归类。根据选项进行分组,将门诊卵巢癌病人275人分为5组,对各组的转移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