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生物学及其他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群体案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少管所因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按1:1设对照组。以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医学因素为指导,采用 Binary Logistic 回归模式,探讨诸多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作用的大小。结果:案例组118人,对照组129人。在单因素和多因素 Binny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父亲年龄偏大;父亲吸烟;系非婚生儿;有新生儿窒息;有新生儿疾病;家长在语言上侮辱孩子;家长不了解儿童教育方面知识;孩子不做家务;孩子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处理方法不当;智商得分低;父母每月给零用钱多;经常旷课、逃学;学校无法律知识教育;看暴力黑社会的录像、小说;看黄色电视、录像、小说等共15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以上15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属于社会-心理方面的,也有属于生物-医学方面的。在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及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时, 需要综合考虑。
其他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促进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心与重视。如何通过新的方式、新的渠道、新的载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成为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中最具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学生团体,逐渐发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大学生的思想
学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世界总体形势日益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明确提出:“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