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豆状囊尾蚴感染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及其体外培养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u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屠宰检验的实践,对有豆状囊尾蚴寄生的器官进行仔细检查和实验室研究,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病理学研究相结合来观察本病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影响,深入了解囊尾蚴在胆汁中培养活动情况,为本病生理生化研究及相关药物防治筛选提供理论基础。从病理形态学方面发现,兔豆状囊尾蚴具有良好的免疫作用,在其侵害的组织器官或机化的结缔组织中均能检出大量浆细胞,说明本病的体液免疫非常活跃,可通过免疫学方法来诊断和预防本病,并要加强兔舍的卫生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对奶牛难产剖腹宫外矫正助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其应用。从适应症、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意义在于产道、子宫和胎儿生命不受严重损伤,有效的避免了用剖
  通过对miRNA在肌肉发育中的研究的整理,得到了一些在肌肉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miRNA的信息,根据这些miRNA在其他物种中的作用,可以验证其在家畜中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此外这
  本文对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外膜蛋白双向电泳体系进行优化,确定了13cm PH4-7线性胶条的聚焦时间积为41000vhrs。获得了聚焦良好的外膜蛋白图谱,为进一步研究波氏杆菌外
  利用PCR技术分别以pIMAU和pEGFP-C1为模板获得鼠M-cadherin引导肽基因及EGFP基因,利用overlap延伸方法把M-cadherin和EGFP连接起来得到核心基因M-cadherin-EGFP,并把其克隆
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某石油炼制厂职工进行了死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473名石油炼制职工在18年观察期内累积25789人年,共死亡80人,标化死亡率为576.68/10万。前4位
  对BfuA进行了克隆、表达及多抗的制备,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均为阳性,表明了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并确实表达于布氏杆菌的感染过程中,为进一步研究BfuA的功能和基于B
  目的:运用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鉴定食蟹猴体内分离的蛇舌状虫若虫,并基于18SrRNA序列分析其分子种系发育关系。方法:将保存于70%酒精中的若虫应用常规的戊二醛与锇酸双固
会议
  我国从新疆按蚊和云南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中分离到SINV,但未见该病毒流行的报道。建立了一种高效特异的ELISA快速诊断方法,成功获得了Sindbs E基因的高效表达产物,制备了特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因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农
  文章以雄性成年健康比格犬为例,探究了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混合后产生的毒性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沉积规律,为制定动物饲料和食品中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动物健康和动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