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是星际介质中最基本的化学元素之一,人们在很多天体中发现了含硫的分子。对含硫星际分子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域等天体演变的物理化学过程。SinSm(n=1,2)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含硫星际分子。早在1975年,天文学家通过射电天文望远镜在碳星IRC+10216的包层上已经观测到了SiS分子[1]。1993年,天文学家确认了21m的发射特征属于少数富碳恒星包层上固体SiS2的谱线[2]。目前为止,还没有SinSm(n=1,2)分子的负离子光电子能谱的相关报道,它们的电子结构和电子亲和能等信息还没有实验方面的结果。我们在高真空气相条件下,采用激光溅射方法产生了SinSm负离子,测量了SinSm(n=1,2;m=1-4)负离子在193nm和266nm下的光电子能谱。对于最小的SiS分子,在1064nm下得到了振动态清晰分辨的光谱。通过Franck-Condon模拟,得到了SiS负离子准确的绝热脱附能(ADE),也是SiS中性分子的电子亲和能。对于SiSm和Si2Sm(m=1-4)负离子,它们的ADE和垂直脱附能(VDE)随着硫原子的增加而增大。进一步理论计算表明,本实验研究的SinSm负离子的最稳定构型基本都是平面的,Si原子尽可能与多个S原子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