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用语的外语与汉语认知上之差异变化过程

来源 :2007世界华人工业设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设计史文献中的各类记载正反映着自1850年来设计风格及设计相关用语的交替演变实况。从1850年的"美术工艺运动"到1880年的"新艺术运动"、1955年讲究大众化所带来的现代主义,皆一直应用于各类建筑、产品、视觉设计等风格定义中,并进而逐渐依各种专业性的不同发展出许多定义各异的专业设计名词。然而现今我等所使用的"设计"一词是从何意译而来,设计是否也只是横向的由西方、日本等地移植进入,其中的沿革与其背景为何?衍生于对此问题的探求,本研究将经由历史文献探讨的方式整理有关设计用语的变迁史,探究"设计"一词于语义间变迁的因果关系。 经由历史文献探讨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1.Design的词义因社会变迁而逐渐改变;2.东方开始应用"设计"一词,是由日本所创始引入;3.汉语译词下,应以不同的角度来探索。
其他文献
数字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数字体验和便利的数字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交流与沟通贫乏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伴
李时珍几乎尽毕生之力著了一部本草纲目。由於他这一作品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现在他已被尊奉为我国古代有数的科学家之一,並受到全世界进步科学界的崇敬。他所以有如此伟大的
当下的技术在服务于人的过程中,控制并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这其中设计师与生产商掌握着中心话语权。在批量化生产技术的限定下,设计师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他者使用的用具
文章通过对需求理论的讨论,探讨了行为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在强调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本文试图讨论和揭示在现代校园的环境设计中交流空间的缺失。通过对
1978年~2018年,福建省共开展了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每次清查前均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定或操作细则,并根据森林资源当时的实际情况对细则进行相应调整.对福建省相邻两期森林资源
本论文针对当前广泛使用的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界面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人为物役困境,提出设计界应该更加关注人机交互与人机界面的设计,以真正实现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并
城市公共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是沟通人与环境的一座无形的桥梁。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传达进程。城市公共信息标示的使用过程是一个由动到静,逐步缩小目标范围的寻找过程。
"资讯产生焦虑,何不娱乐处之"——数字经济时代所产生的新的娱乐需求是前所未见的。在这其中人们对交流的渴求、对精神的释放、对数字交互的陌生等问题随之接踵产生。那么数
会议
数字科技时代的来临,面对广大未知的使用者需求,如何创新?如何使科技更亲人性?近年来产业一味地强调研究开发与品牌,却忽略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底下创新设计最重要的——对产品
会议
古迹对于全球的观光发展而言是一项相当重要的资源,而古迹观光已被视为是一种特殊性的观光活动。目前利用古迹文化与观光相结合来带动城市的发展,己于世界各地,蔚为一种潮流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