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和任务

来源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1年(第十九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体的角色与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扮演好新的历史阶段媒体的特定角色,新闻媒体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体制和国家制度,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永远无法回避的.在这个前提下,中国新闻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贯坚持的党性原则.新闻媒体最本质的功能始终是传播新闻,传递信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区分影响力高下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对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热点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强大的新闻策划能力-在没有新闻热点的时候通过媒体自己的策划和组织制造舆论热点,在受众群体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必须在比以往更加复杂的现代传播环境中扮演好"耳目"的角色,履行好"喉舌"的职能,这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更大的发展机遇。
其他文献
淮海经济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截至2011年6月,淮海经济区共有可持续发展教育成员学校47所、实验学校19所、示范学校9所,这些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特殊教育学校,为整个淮海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强的基石。将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中,渗透于教学之中,促进了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利用节假日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抓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可
低碳生活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中国古人的一些思想可以借鉴,来完善低碳生活.这些思想包括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和"无厌于日",以及古人所说的"走为百练之长".
通惠河是北京市最大的污水资源河,伴随着工业化污水治理的进程,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师生日益关注这条流经通州城区的河流,并通过学习、论证,在北关闸湿地进行截流测试,在污水入水口划定区域,集中栽种7种本土水生植物,每隔3天检测一次水质,共检测了5次。第五次检测结果显示水质已经明显好于五类水质,在市、区专家以及本校项目指导老师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项目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经过长期观察分析,户外广泛使用的LED显示屏采用固定亮度进行显示,不具备自动调光功能,所以,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情况下,这显示图案变得模糊不清,影响了其使用效果,并造成能源的浪费.为了保证在白天和夜晚等不同光照度情况下的观看效果及节约电能,本项目设计一种具有亮度自动调节功能的LED显示屏.该系统分为光照采集电路,光强控制电路,LED显示屏驱动电路等几个部分,采用光敏电阻采集当前环境照度值,并反馈到亮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教育,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以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依据、育人模式、育人目标和哲学思考,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办学思想,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模块,切实保障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实现,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 "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简单地说,城市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城市电视台在面对来自上下左右各种形态的媒介竞争中所拥有的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和替代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概括而言,相对于不同层面的竞争对象
电视主持人以其个性化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以其鲜明的个人身份代表节目行使着话语权.话语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符号和形式进行的.传播学者和心理学者把这种符号和人际交流的形式分为:语言与非语言的,即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受的,文中就表情、肢体语言、包装等无声语言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了解了非语言符号—无声语言的作用,懂得了表情语、肢体语、包
作为城市电视台大家庭一员的福州电视台在三年多前推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档方言杂志型电视节目《攀讲》,从开播时的"一鸣惊人";到一年后的"不温不火";再到一年半后栏目美誉度的大幅提升和节目收视率的"井喷"都证明了贴近本土、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按照客观规律办节目才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文章最后总结为几点,必须扎根本土文化,接牢城市"地气"。顺应市场的需求,百姓的需要。积极创新发展,勇于竞争。
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开始走向"调查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批调查性新闻栏目在各地电视台涌现.探讨调查性报道的创作规律,丰富新闻节目的表现形态也因此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试图从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特点和电视的媒介特点出发,探讨悬念理念在这类报道中的作用及其表现的基本规律.悬念理念应为调查性报道的基本理念之一,可以通过利用标题设置悬念、利用导视视窗设里悬念、
"话语权寻租"遭大众谴责,却又被媒体视为"香馍馍".与以前赤裸裸的有偿新闻不同,眼下盛行的是一种以新闻为载体,以金钱为手段宣传企业、单位、个人信息的手法,并被媒体奉行为行业"潜规则".这种"潜规则"在有失媒体自身形象的同时,客观上也极大伤害了受众的权益.本文从媒体"话语权寻租"的表象、实质、成因、危害、对策等方面进行列证、论述和探讨,以期结合当前新闻界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对行业纠风起到一定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