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种植物端粒组构信息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32种植物为材料,以两种不同荧光标记的端粒序列为探针,利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FISH)将两种端粒序列(人类端粒序列标记红色,植物端粒序列标记为绿色)定位于中期染色体上,拟在搞清植物的端粒序列组构信息和特殊的行为,这对研究植物端粒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蝴蝶兰、川百合、黄花菜、花椰菜、柿子、天葵、紫鸭跖草、红掌、甜菜、黄瓜、黄秋葵、水稻、甘薯、木瓜、黑麦、小麦、蚕豆、红小豆、绿豆、豇豆、黄豆、玉米等均为植物型端粒结构即(TTTAGGG)n,蚕豆端粒序列具有成簇现象,有三条染色体端粒信号覆盖整个短臂。芦荟、吊兰、郁金香、万年青、四种植物为人的端粒结构即(TTAGGG)n;葱属的蒜、葱、韭菜既不具有植物的端粒也不具有动物的端粒,那么他们染色体的末端是怎么行使保护的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揭开这个不解之谜。风信子、水仙、长春花具有动、植物两种端粒(TTTAGGG)n/(TTAGGG)n,其中长春花端粒序列均位于染色体着丝粒附近,染色体末端未出现端粒序列;天葵植物除染色体末端外还具有内部端粒序列,这些内部端粒的产生可能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末端端粒序列融合而生成或者是带有端粒的元件整合到染色体中产生的,相关端粒组构信息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目前正试图实现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乃至超人工智能的突破,它对人及其教育的影响之展开,是从它突现于人类生活的迢远思想道路而来.计算主义、理性降格为智能、
会议
  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转录因子可以调控多个与植物干旱、高盐及低温耐性有关的功能基因的表达,利用DREB转录因子改良玉米耐盐、耐早等抗逆性状,
会议
  蔬果类植物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农作物类群,但多数蔬果类植物属于中小染色体,较难识别.rDNA作为一类有功能的多基因家族重复序列,其自身特点决定
会议
  利用0.2%秋水仙素对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雌、雄配子体处理8-10h,经过卡诺试剂固定、多种酶组合处理及30 cm的高位滴片,可以获得质量比较高的海带配子体细胞的
会议
会议
  Northern blot analysis is a powerful research tool for discovery, validation and expression of genes, and is currently widely used to detect microRNA (miRNA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