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学论学科体系的构建回顾与逻辑考察

来源 :全国第二届教学论专业博士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学论自初创至今已走过百年征程,但教学论学科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基于对中国教学论代表教材内容的统计分析,回顾审视中国教学论的学科体系构建,反映出存在理论取向、教导取向和译介取向三大特征,相应地有重理论演绎轻实践引领、重教理论轻学理论和重异域借鉴轻本土关照的三大问题.其中既有异域教学体系深入渗透的历史逻辑,也有“知识本位”教学观的价值逻辑,还有急功近利学术成果考评政策的制度逻辑.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来临,受众对景观的认识不再依赖于个体的认知,而是更多地来自群体的经验集合.这些经验集合共同组成了一个地域或景区的集中印象,形成景观.这得益于互联网
利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的方法,本文对15年来教学论研究的文献从发表年度、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研究影响6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梳理了21世纪以来教学论
在国家倡导教育改革的旗帜下,素质教育已成为主导方向,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面对普通学生的舞蹈教学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和发展日渐锋芒,课程类型与教学方法
博物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无疑是从
为了更好地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服务,鼓励本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到首都图书馆开展探究性学习,从中感受快乐阅读、体验阅读、亲近阅读、爱上阅读、分享阅读等阅读活动,使广
“校外教育活动”这个词现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和引用,说明随着综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外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也说明遇到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同时,校外教育自身也在不断地发
在全面推进深化基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校外教育,校外实践活动规模、受众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大,并逐步实现校内、校外和家
科学迷俱乐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秉承STEM和创客理念开展科技教育,锻炼学生文字撰写、演讲、科学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自2013年开始在北京市东城区试运行,通过在东四九条小
创客运动自兴起以来,迅速席卷全球.作为以跨学科整合为理念,倡导创意生成、开放开源为主要精神和特征的创新运动,不仅为政府、产业界、学界所推崇,也成为引领教育改革的重要
以一二年级科技启蒙活动为代表的科技馆案例分析.招生模式.长期建立了一些良好的馆校合作试点,因此启蒙活动会从三方面进行招生.周边学校会在寒假和暑假前优先把科技馆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