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模式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owen25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禁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领导和执法,又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禁毒法》中明确指出:"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并根据实践工作的需要,将戒毒措施划分为"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四种基本模式。其中"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这两种模式的实施离不开社区这一大环境,因此,笔者将以戒毒模式为依据来阐述社区照顾在禁毒社会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其他文献
禁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禁吸、禁贩、禁制的"四禁"工作中"禁吸"是关键,也是制约整个禁毒工作的"瓶颈"。政府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最终消灭毒品危害,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禁吸戒毒工作,采取强制戒毒与社会帮教相结合的综合戒毒康复措施,努力教育挽救吸毒人员。但禁毒戒毒工作在实践却碰到许多难题,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难便是其中之一。回归社会阶段主要涉及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社区监管和必要的工作落实,戒毒人员回
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的方式,通过整合认知重组、行为塑造等治疗技术等来实现治疗目的。本研究对象是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自我接纳量表,调查云南省第四强戒所、大理洲强戒所、云南省第六强戒所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自我接纳程度。并将三个所按生理脱毒期、康复教育期、回归巩固期三个戒毒期编制一套行之有效的团体辅导方案,在实验的基础上验证团辅应用的有效性。并为
吸毒人员在家庭生活中一直面临问题,其自身和家庭的创伤往往被忽视,家庭面对的挑战也没能被强调,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大大减弱。此类家庭面对问题比普通家庭更难自我修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吸毒人员家庭的抗逆力进行分析及提升,探索全新的康复方式。
目的:了解系统脱敏治疗法是否能降低戒毒人员心理渴求水平及生理心理反应.方法: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将80例女性戒毒人员按吸食复合型毒品和阿片类毒品分成两个大组各分成实验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只进行强戒所的常规矫治,实验组除常规矫治外,运用生物反馈仪进行脱敏治疗记录吸毒线索暴露前后反应戒毒人员心理渴求程度的综合波动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研究结束后,通过系统脱敏训练发现复合型毒品实验
文章以社区戒毒工作体制为讨论对象,在梳理文献研究及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社区戒毒工作的组织体系包括政府执法组织、专业治疗组织、资源配置组织,相应地社区戒毒工作者队伍也包括了社区戒毒执法工作者队伍、专业治疗工作者队伍、社区戒毒资源配置者队伍,探讨了通过建设社区戒毒中心平台整合三大组织和三支队伍的路径,提出了构建家庭为基、社区为本、全方位立体化社区戒毒工作体制的设想。
毒品成瘾受综合因素的影响,而解除毒瘾的过程同样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根据社会面吸毒人员的现状划分类别,并对社区戒毒人员稽延状况、戒毒意愿、认知情绪、生活事件、家庭支持环境、社区环境、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价是开展社区戒毒社会工作的基础,也是后期综合干预的前提。本研究对社区戒毒社会工作中分类评估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社区特点的分类评估原则、机制和程序,设计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
本文以"心桥家庭学苑"的项目实践为例,将药物滥用人员家庭(75个家庭)作为整体服务单位,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在收集药物滥用人员家庭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社会工作介入戒毒康复服务,通过为药物滥用人员建立家庭康复支持系统,更好地提供药物滥用人员戒毒康复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将尝试在实践中引入家庭治疗方法,延伸禁毒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验证并推广为药物滥用人员开展服
本文提出同伴教育可以作为一个提供"融合性耻辱"的平台,尤其可作为提供"接纳仪式"的媒介在协助康复者回归社会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同伴教育中的"同伴沙龙"活动整体上能为康复者提供各种"接纳仪式",当中可以达到以下两种作用:(1)让康复者感受到"重新被社会接纳",(2)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和"重要的人"(significant others),尤其是和家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青少年物质滥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物质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期望能藉由尝试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为介入方法,对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治疗青少年物质滥用中的运用加以研究探讨。
近年来,随着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戒毒人员不断增多,精神异常戒毒人员的人数也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精神异常戒毒人员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相对普通戒毒人员而言,具有怪异性和突发性,是戒毒场所戒治康复工作的难点,使戒毒场所的安全稳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此,笔者就我所2011年至2015年期间发现的精神异常戒毒人员为例,对精神异常戒毒人员康复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探寻针对性的康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