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梁式应变测量传感器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uowusheng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双梁式应变测量传感器,采用有限元计算和实测取得最佳贴片位置,经安装谐振频率分析和各种纵、横、扭、弯振型分析增设了过载保护功能,该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动应变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较现有的应变测量传感器有了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和超声测速仪(ADV)系统对间隙比G为0.0~7.0(即为圆柱与底壁相接触时至圆柱与水面相接触时)浅水横流水平圆柱绕流流动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 
会议
  本文通过对斜拉桥主梁模型在不同工况及施加横向预应力方案的电测试验,得出了主梁的应力分布规律,本试验数据为优化结构设计,不同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根据.同时设计了
  本文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开展了截锥形弹体在速度为0.6~2.3M范围的正穿甲和45°斜穿甲的数值模拟,运用25mm口径火炮开展了相应的穿甲实验,在不同撞击速度下
  本文应用当今国际标准的虚拟仪器SY-12-8 便携式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对热风管系统的主要振动管段和助燃风相关部位,进行了测试,从而诊断分析出管系振动的要害部位,激振力频
会议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规定材料的双轴拉伸试验,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的光测方法,确定材料屈服强化阶段复杂本构模型的材料特性常数,以达到正确合理描述复杂材料的硬化行
会议
  本文采用了谱平面刀口滤波方法,将双材料(SiNx/Au)微梁阵列接收热像后的转角变形转化为像平面上微梁阵列的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并设计制作了无基底单层膜结构微梁阵列(10
研究者认为:在这27项症状和因素可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 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
  本文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法对Al合金材料PLC效应的空间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对相关运算的结果进行曲面拟合,捕捉到了动态剪切带的位移和应变的空间精密定量分
  本文根据JT/T4-2004的要求,系统地对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在容许荷载作用下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橡胶支座内部橡胶与钢板结合部位的应力集中特点,分析了橡胶支座裂纹萌生
  本文介绍了适用于毫、微米量级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微型的加力装置、显微镜及数字图像处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加力机构可以对微小试件按力或位移控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