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机械浆生产废水TOC的测定

来源 :华东六省一市造纸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暨江苏省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hai10m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了测试高浓化机浆废水TOC的方法。化机浆废水经过10倍稀释后测定TOC,获得了线性方程COD-1.5164TOC-27.9570,R2=0.98,相关性良好,表明测试具有足够的精确度。TOC表征废水的污染程度比COD具有更多更好的优越性,预测今后几年在我国造纸行业TOC方法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使用速生杉木CTMP浆料进行了过氧化氢、过碳酸钠和过硼酸钠—TAED活化体系的漂白.过氧化物—TAED活化体系漂白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漂白反应,可以大幅度提高机械浆的强度性能,同时可以获得比常规过氧化氢漂白更好的松厚度和白度稳定性。过氧化物—TAED活化体系适宜的漂白温度55℃~70℃;漂白时间为60min;适宜TAED的添加量为TAED与H2O2摩尔比0.1。从工业应用角度,可以节约生产
本文以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速生材一桉木为原料,对人为控制不同存储时间及存储方式的桉木片进行P-RCAPMP制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制浆条件下,采用储存一定时间的保鲜桉木片及风干桉木片制取相同加拿大游离度的P-RC APMP浆与新鲜桉木片相比,需要更高的化学品用量,更高的磨浆电耗,且纸浆得率,纸浆白度及强度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同过氧化氢用量6.0%,氢氧化钠用量4.0%条件下制取加拿大游离度
本文回顾了机械浆发展历程,阐述了机械浆高白度漂白的概念和现状。漂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械制浆技术的进步。在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压力下,90%的高得率、90%ISO的高白度和90N.m/g的高抗张强度的“三高”制浆技术将成为造纸工业制浆技术的努力方向。近三十年以来,机械浆漂白方面值得关注的技术是:磨浆机漂白技术;P-RC APMP漂白技术以及改良过氧化氢漂白技术。过氧乙酸漂白及添加TAED的过氧化氢活
本文对我国南方的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三种人工速生材的基本材性,纤维形态及化学组分进行了全面的测定分析,并采用P-RC APMP制浆不同工艺条件对比研究了三种相思材的P-RC APMP工艺制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用药条件下,所制取相同加拿大游离度的纸浆,电耗依次为卷荚相思>厚荚相思>马占相思;纸浆质量性能方面,马占相思浆的强度性能和光学性能最优,厚荚相思和卷荚相思浆的强度性能和光学性
本文选取苏北地区不同品质的杨木板皮为原料,采用一种我国自主研发出来的JXM双螺杆新型磨浆系统以及常规的高浓盘磨对比研究不同品质杨木板皮对化学机械法制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杨木板皮的质量对制取化机浆的制浆得率、磨浆能耗、纸浆白度及纸浆的强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相同H2O2用量为7.0%,NaOH用量6.0%条件下,以品质较好的杨木板皮为原料,采用双螺杆制化机浆制得化机浆的得率可达85.6
气浮技术应用于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已有卅多年。期间,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也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并获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节水节能效益、本文就其由来、发展和现状试作回顾。
本文介绍了南京秦淮纸业有限公司实施造纸废水的零排放工程情况。内容包括:依靠创新,实现废纸造纸废水的完全零排放;实现造纸废水零排放所取得的成效等等。认为:实现了造纸废水零排放,提高了纤维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大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实现了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责任。
胜达集团江苏双灯业有限公司生产废水治理的主要途径是草类原料制浆的黑液先经过提取用于木质素产品的生产,洗浆的综合废水在厂内过滤后送生态场进行生化处理后用于灌溉芦苇,厌氧发酵是废水生化处理的重要环节,不仅能直接削减污染负荷,还能为后续兼性、好氧处理奠定基础。但造纸废水中木质素含量较高,生物降解难度较大,在自然状态下厌氧塘的CODcr去除率仅为25%-30%。为了进一步提高造纸废水厌氧处理效果,为了探索
本文介绍了永泰纸业对废纸造纸所产生的废水在一级气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生化处理,并在生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中水回用到造纸生产线上。运行实践证明,该工艺出水水质良好,运行稳定,回用水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介绍了竹材用于CTMP制浆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竹材CTMP高浓废水污染特征的分析,表明在我国分布较广泛的慈竹CTMP制浆废水COD发生量略高于木材,COD、BODs、SS发生量分别达到301kg/t Pulp,102 Kg/t Pulp,54 Kg/t Pulp;废水中的氨氨含量也比木材CTMP废水中的高,达到21 Kg/t Pulp,废水处理工艺选择上宜采用厌氧和好氧联合处理技术,好氧处理必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