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果关系的归类中因果关系强度的作用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ugr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以三特征链式因果网络类别为实验材料,检验了依存模型、因果模型理论和类别"本质论"观点对特征间因果关系强度在归类中作用的预测。结果发现,因果位置效应随着因果关系强度的增加单调递增;一致性效应随着因果关系强度的增加单调递增。在不同因果关系强度条件下,直接因果联系特征对的归类权重都大于间接因果联系特征对的归类权重,同时,特征对的归类权重也表现出位置效应,越接近初始原因特征的特征对归类权重越大。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本文探讨不同抑郁状态大学生在不同意识水平下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的情况,为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及抑郁的发生机制提供证据支持。采用效价匹配但年龄特征不同的情绪面孔图片启动情绪,由抑郁指标低(正常)和抑郁指标高(有抑郁倾向)的本科生完成分别以阈上、阈下方式启动情绪的数字Stroop范式实验。结果:儿童面孔图片启动条件下,在阈下和阈上呈现启动刺激时,反应时的表情主效应都显著。"悲伤"表情启动时比"中性"和"
为了进一步揭示情绪刺激在编码阶段对编码资源的抢占特征及其与情绪刺激诱发高虚假记忆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与事件相关电位联合研究的方法,使用DRM实验范式对24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情绪图片学习、再认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编码阶段,高情绪唤醒图片的眼动加工量显著高于低情绪唤醒图片,二者的加工深度差异不显著。
主张效价和唤醒二维度的情绪理论虽然指导了许多情绪实验研究,但也引起了持续不断的争议。最近很多研究者意识到需重新审视效价和唤醒的二分法,应重视除了这两个维度之外的其它一些情绪维度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当情绪性图片与中性图片配对同时呈现时,情绪性图片更容易捕获注意。本研究使用情绪性场景图片为实验材料,通过眼动技术记录被试在go/no-go任务和朝向、反向眼跳任务中的眼动数据,考察了情绪性图片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go任务中,相对于在中央凹呈现的中性图片,情绪性图片引起被试对靶子的眼跳潜伏期更长;(2)在no-go任务中,相对于在中央凹呈现的情绪性图片,中性图片导致的眼跳错误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