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藏语言软腭擦音的来源

来源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腭擦音在现代汉藏语言音系中具有重要的音系功能。从共时的角度看,软腭擦音不仅可以出现在基本辅音位置,还可以出现在前置辅音和韵尾位置上。从历时的角度看,现代汉藏语言音系中的软腭擦音有着不同的来源,有的是古代的遗留,有的是后来的创新。在创新的软腭擦音中,有的来自古代的软腭塞音,有的来自古代的小舌塞音。
其他文献
白马语有体、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主要用后缀、词根屈折以及助词等方式表达他们的语法意义。在白马语中,动词有将行体、进行体、已行体、完成体4种,动词的不同体都有相应的标记,而且会因人称的变化而变化。另外,一部分动词带各种体标记时,词根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另一部分动词的词根在体和人称变化的同时,动词词根要发生屈折变化,这是白马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即“自为”和“他为”范畴。本文通过对白马语动词
蒙汉民族在驯养骆驼的过程中,将骆驼形象与生产生活实践巧妙结合,凝练成朴实生动的骆驼谚语。蒙汉骆驼谚语主要包括骆驼体貌类谚语、骆驼习性类谚语和骆驼役用类谚语。因受蒙汉生活环境、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蒙汉骆驼谚语被赋予鲜明的民族性。
近年来,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影响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进而引发了国际组织对语言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重视。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目前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手段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尽管如此,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来探讨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仍是有有价值和意义的。本文主要探讨在双语环境下新疆锡伯语的现状。
从文化的角度即地方戏剧、民间文学等方面论证语言外部的文化因素对广西语言使用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1.民族或地方独有的戏剧和文学形式能够保持本民族语言或方言的独立性和持续性;2.戏剧和文学等文化的交流、艺术活动的开展,有益于民族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形成了语言的接触环境,易于产生双语现象,对语言的接触、替换、融合和共同语的推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上古汉语、现代汉语部分方言和藏缅语多数语言里,“断”均存在形态构词现象。现代汉语、苗瑶语和壮侗语里,“断”的形态构词已经消亡。汉藏语言“断”的形态构词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而清浊辅音交替构词当是原始汉藏语的遗迹。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本文在语言学界首次把清代满文与现代满语结合成一个系统链,进行共时梳理和历史演变的比较研究,重点阐释清代满文的特点和存留情况,并对现代北京话的正宗融留之满语现象做以例析。然后首次详细盘点现代满语的分布,又对现代满语现象加以重点描写。最后全面比较、研究从清代满文到现代满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变化。给学术界提供一个完整而宝贵的微观满学之财富,给国学热中的广大学者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