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骨盆骨折微创复位系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本装置应用场合:适用于各类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复位,包括骨盆环的水平移位、轴向移位以及各种复合移位.主要用于术前复位计划的制定以及术中辅助把持复位.2.目前骨盆骨折的治疗现状: 微创治疗的前提即准确复位不稳定骨盆骨折移位.闭合复位骨盆骨折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切开手术暴露软组织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但传统的闭合复位过程完全依赖术者的手法操作,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整个过程均需要在术中x线的监视下进行,对医护人员的射线暴露过大.此外传统闭合复位的缺点还有:(1)持续下肢牵引,需要助手维持复位位置;(2)进行内固定操作与透视时,复位位置容易丢失;(3)复位完成后,置入相关螺钉仍需反复透视保证安全性与精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传统石膏外固定和夹板外固定均难以实现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即便良好复位固定后,在早期功能锻炼中也易产生二次移位.3D打印技术的诞生为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为个性化、精准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旨在探讨3D打印个性化外固定支具应用于创伤骨科康复治疗中的匹配性和患者满意度.
目的 关于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固定置入的位置,目前对此仍具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建立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两种位置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螺钉不同固定位置对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 例进行CT 扫描,层厚0.625mm,得到二维原始图像以DICOM 格式输出;应用Mimics、SolidWorks、ANSYS 等软件进行骨骼的三维重建和网格划分、模拟韧带连接及生成关节接触等
目的:回顾性的评估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手术方式对肱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5-2013八年收治的肱骨粉碎性骨折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组)40例,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同时选取同期骨折程度类似的另外40例患者为对照组(B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的差异,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结果:治疗组即
目的 探讨基于CBT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下微创中线椎间融合(MIDL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Santoni在2009年提出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CBT),相比较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螺钉在椎弓根骨道内具有有更强大的把持力,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然而CBT技术的优势不止于此,源于CBT进钉点的位置,可以大大减小对椎旁肌、以及融合节段近端节段关节囊、神经分支和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
目的:探讨磁力导航技术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本组16例股骨干骨折,男10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压伤5例.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5例.骨折部位:股骨上段骨折4例,中段8例,下段4例.手术时间:新鲜骨折在伤后24h至7d
目的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结构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下胫腓联合损伤及螺钉固定对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临床存在争议,对其处理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根据建立的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胫腓联合损伤及踝上2.5 cm螺钉固定,探讨其对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伏贴在早期膝骨关节炎( OA)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疗效分析.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盲选出100例, 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按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为使用口服氨基葡萄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50例使用氨基葡萄糖、非甾体抗炎药并配合三伏贴治疗的患者,以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及疼痛分级评分及治疗效果为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