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复杂地壳结构非线性走时反演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陆中西部乃至全球造山带普遍具有丰富的资源勘探前景,同时这些构造带域由于板块拼贴和碰撞作用往往具有复杂地壳结构,探测造山带及盆山耦合区下方地壳精细结构正逐渐成为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块状结构的非线性共轭梯度走时反演方法适用于复杂地壳结构模型,在利用人工源走时数据反演复杂地壳精细结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在远震/近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领域,与传统的基于层状结构模型的体波走时成像方法相比,模型构建方法更加灵活,在刻画和约束典型构造域地质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形成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对其现今深部结构的研究可以为理解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约束.前人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包含了沿
会议
中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作用的影响,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对于该区岩石圈速度结构的研究,前人做了一些工作,采用传统的地震面波层析成像
会议
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地表隆起,高原内部物质向侧边挤出,特别是青藏高原的东南缘以及云南地区,还受到了向东俯冲的缅甸板块,以及东北部四川盆地的阻
会议
自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青藏高原持续向北东方向发展,从而导致东北缘地域自中古生代开始又经历了新的变形和变质作用,并与晚古生代到晚侏罗纪开始抬升,直到现今,青藏高原东
胶东东部印支期岩浆隆起-拆离系统是大别-苏鲁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方面,对于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岩浆岩的几何产状、侵位构造、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工作
四川盆地位于华南大陆西北部,西临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甘孜地体,北接秦岭-大巴山造山带,这一优越地理位置使四川盆地既可为全面认识华南大陆复杂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约束,又成为
地震信号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从地球内部向表层各处传
GPS观测结果显示,由于受到北向运动的印度板块的挤压和坚硬四川盆地的阻挡,青藏高原地壳物质由东向逃逸转为东南向逃逸.目前普遍认为,坚硬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逃逸的地壳物
会议